低龄留学“新海归”就业遭遇尴尬3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12-26 20:31:32
企业排斥“混文凭”海归
在新一轮国际教育展中,记者发现许多家长仍然想方设法地送孩子出国念高中。
不少家长、学生坦承,选择在中学阶段出国留学更多是为了“逃避高考”,或者,换句话说“希望同样的付出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一位周姓家长说,如果孩子高中就到澳洲或者美国留学,说不定读的就是名校,“我同事的孩子就是一个生动例子,他在国内中学只能排200来名,但到了澳洲后,考入了悉尼大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国外教育体制抱有高预期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希望高投入得到高回报。然而在“回潮”中,当这样的预期未能达到时,就产生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落差,使新一代、刚毕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之路大部分都走得比较坎坷。
“留学英国又怎样?现在回到国内也只是马马虎虎。”说起孩子留学,初二时把儿子送往英国的梁先生后悔不已。他告诉记者,儿子“从初二出国到上完高中,光学费就花了150万元人民币,读完大学算下来一共花了200多万元。最失败的是,儿子的前途并没有预期的好。”
这并非个案。
随着留学生不断增多,留学人员回国热潮不断高涨,用工市场对顶着“海归”光环的简历也越来越“挑剔”。
“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会强一些,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与国内的学生不一样。”某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招聘“海归”除了业务上的认可外,也会从团队多元化建设进行考虑。
而民企对“海归”的态度也比以往更为谨慎。“目前回潮的多数‘海归’没有工作经验。”东莞某民企在招聘审计师时就表明,从年轻“海归”的简历中可以发现,有一些是原本家庭条件比较好,到欠发达国家混个学历,他们往往吃不了苦;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留学归来的人,由于没有工作经历,而且前期付出巨大,所以不少人眼高手低,不踏实。不少企业更青睐在国内高校系统训练后及一些有国内资格认证的“土鳖”。
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在低龄化留学的趋势中,家长必须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国内外教育体制与方法差别很大,去国外读中学有一定风险。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除了要面对独立生活的挑战,其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都会受到很大影响,选择要更加慎重。
“但不少学生没有想法,更谈不上慎重,基本都是父母在操作。”文雪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生活。“盲目跟风只会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反而不利。”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