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留学站 > 移民 > 移民政策

德国教育方式有何借鉴之处?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5-25 23:17:43

 这几天,一个朋友从德国归来,和我聊起那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给我的触动很大。

 
世界各国中,德国可谓天才辈出:从贝多芬、瓦格纳到叔本华、尼采,从康德、黑格尔到孟德尔、普朗克,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到应用科学……各个领域,德国都是群星璀璨,光彩耀眼。再加上大数据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家开始逐渐把德国的教育当成神一样崇拜了。
 
毋庸置疑,德国的人才济济,成绩斐然,所有都跟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苦谁也不能苦孩子,输什么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中国小孩从未入学开始就参加各种早教辅导班,最后的结果呢?很多大人疲惫不堪,小孩厌学逆反。但是在德国,在这个分享了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里,德国父母的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与朋友的深度交流中,我逐渐了解了德国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从学龄前开始,到小学,再到中学,乃至大学,每个阶段德国的教育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们不人云亦云,自始自终将这些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贯彻道理,最终奠定了稳定的教育强国的地位。
 
1.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朋友说,德国的孩子在幼儿阶段最注重与大自然的亲近。家长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出去玩:看日出,玩落叶,去沙滩,捡贝壳……
在德国,不只是学龄前孩子,包括幼儿园,都是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的,因为德国人懂得一个道理:孩子智力被过早的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德国,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必须给孩子留下一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过早地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不但会使孩子的大脑维持原状,长此下去,还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僵硬,不再主动进行思考。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b、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
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3.残酷教育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德国会注重吃苦教育,经历不同的挫折,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财富。任何国家的孩子,都会经历挫折。但是每个国家对挫折的定义及处理方式却不太一样。吃苦教育贯穿了德国教育的始终。
中国人信奉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富裕的德国人却认为,艰苦是孩子的必修课:德国人鼓励自己的孩子,利用假期独自到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花钱去参加一项独特的生活体验,吃吃苦,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4.从不强迫孩子
 
雅娜老师说:“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5.大人向孩子认错
 
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6.法律严禁父母唠叨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行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7.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德国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家长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儿园。
 
 
 
和朋友交流之后,德国教育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德国人讨论问题,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德国在汽车工业、化工、医药、经济、高科技等方面,成绩斐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数名列世界前茅……所有这些成绩的获得,必是迹有可循的。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2.蓝卡申请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学历学位证书
2)22-55周岁
3)两年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并有至少两年的社保缴纳记录,缴纳金额不限。
4)无犯罪记录。
备注:蓝卡为主申请人申请并获得,随行的法定配偶和17周岁子女在6个月以后可以申请家庭团聚,其福利待遇等同于蓝卡待遇。这几天,一个朋友从德国归来,和我聊起那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给我的触动很大。
 
世界各国中,德国可谓天才辈出:从贝多芬、瓦格纳到叔本华、尼采,从康德、黑格尔到孟德尔、普朗克,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到应用科学……各个领域,德国都是群星璀璨,光彩耀眼。再加上大数据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家开始逐渐把德国的教育当成神一样崇拜了。
 
毋庸置疑,德国的人才济济,成绩斐然,所有都跟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苦谁也不能苦孩子,输什么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中国小孩从未入学开始就参加各种早教辅导班,最后的结果呢?很多大人疲惫不堪,小孩厌学逆反。但是在德国,在这个分享了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里,德国父母的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与朋友的深度交流中,我逐渐了解了德国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从学龄前开始,到小学,再到中学,乃至大学,每个阶段德国的教育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们不人云亦云,自始自终将这些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贯彻道理,最终奠定了稳定的教育强国的地位。
 
1.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朋友说,德国的孩子在幼儿阶段最注重与大自然的亲近。家长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出去玩:看日出,玩落叶,去沙滩,捡贝壳……
在德国,不只是学龄前孩子,包括幼儿园,都是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的,因为德国人懂得一个道理:孩子智力被过早的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德国,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必须给孩子留下一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过早地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不但会使孩子的大脑维持原状,长此下去,还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僵硬,不再主动进行思考。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b、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
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3.残酷教育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德国会注重吃苦教育,经历不同的挫折,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财富。任何国家的孩子,都会经历挫折。但是每个国家对挫折的定义及处理方式却不太一样。吃苦教育贯穿了德国教育的始终。
中国人信奉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富裕的德国人却认为,艰苦是孩子的必修课:德国人鼓励自己的孩子,利用假期独自到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花钱去参加一项独特的生活体验,吃吃苦,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4.从不强迫孩子
 
雅娜老师说:“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5.大人向孩子认错
 
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6.法律严禁父母唠叨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行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7.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德国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家长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儿园。
 
 
 
和朋友交流之后,德国教育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德国人讨论问题,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德国在汽车工业、化工、医药、经济、高科技等方面,成绩斐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数名列世界前茅……所有这些成绩的获得,必是迹有可循的。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2.蓝卡申请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学历学位证书
2)22-55周岁
3)两年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并有至少两年的社保缴纳记录,缴纳金额不限。
4)无犯罪记录。
备注:蓝卡为主申请人申请并获得,随行的法定配偶和17周岁子女在6个月以后可以申请家庭团聚,其福利待遇等同于蓝卡待遇。

德国教育方式有何借鉴之处?.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4195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责编:杨玉容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真题题库
一级建造师考试
二级建造师考试
三支一扶
安全评价师考试
保险经纪资格考试
报关员资格考试
博士入学考试
成人高考
成人英语三级考试
程序员考试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大学英语三级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单证员考试
导游证考试
电气工程师
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
房地产经纪人考试
房地产评估师考试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高考
高中会考
给排水工程师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公务员考试
国际货运代理
国际内审师
国家司法考试
化工师
环境影响评价师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会计职称考试
基金从业资格
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监理工程师考试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
结构工程师考试
经济师考试
考研
空姐招聘
遴选
美术高考
普通话考试
期货从业资格
求职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师
软件设计师考试
商务英语考试(BEC)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审计师考试
事业单位招聘
事业单位招聘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同等学力
统计师考试
托福考试(T0EFL)
外贸跟单员考试
网络工程师考试
网络管理员考试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
系统分析师考试
消防工程师
小升初
校园招聘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
选调生考试
雅思考试
岩土工程师考试
医生招聘
艺术高考(艺考)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
银行招聘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
营销师考试
造假工程师考试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中考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注册测绘师考试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
注册计量师考试
注册建筑师考试
注册税务师考试
注册资产评估师
专升本考试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
自考
安全员
跟单员
考试一本通

事业单位

农信社

国家电网

银行招聘

烟草招聘

邮政公司

解放军文职

公检法文职

资格/认证考试
其它资料
X
返回顶部
提示信息χ
付费复制

付费获取七天复制权限

限时特价:2.88元/篇原价:10元
联系客服

扫码关注公众号,发送私信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关注,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QQ:2845411722

恭喜您,操作成功,可以复制了

3秒后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