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考证 > 出版资格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练习题10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5-08 14:37:52

  1、出版社对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是( )。

 

  A.审稿  B.加工整理  C.校对  D.样品检查

 

  2、下列关于三审制的表述中,存在的错误的是( )。

 

  A.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可担任初审

 

  B.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可担任复审

 

  C.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正、副社长和正、副总编辑可担任终审

 

  D.受聘的外审人员也可担任初审或复审

 

 

  3、图书重印和再版的首要条件是( )。

 

  A.作者的要求  B.图书质量有问题  C.读者的需求  D.出版社追求经济效益

 

  4、开本是表示( )的行业用语。

 

  A.版心幅面大小  B.图书幅面大小  C.全张纸幅面大小  D.对开纸幅面大小

 

  5、处在页下、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注码线的注释排式是( )。

 

  A.夹注  B.段后注  C.脚注  D.篇后注

 

  6、平行点校一般在( )的情况下使用。

 

  A.改动较大  B.校样文字排列方向与原稿相同

 

  C.格式复杂  D.校样文字排列方向与原稿不同

 

  7、所有经过批准登记的期刊,不论其发行范围如何,均可分配( )号。

 

  A.ISDS  B.CN  C.ISBN  D.ISSN

 

  8、期刊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底封下方必须印有( )。

 

  A.ISSN  B.《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  C.刊号  D.ISSN的条码

 

  9、下列不属于电子出版物编辑制作中所采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是( )。

 

  A.MIDI  B.MPI  C.WAV  D.WMA

 

  10、编辑制作电子出版物进入发稿阶段后,一般选用优质的( )用于发稿和备份。

 

  A.CD-I  B.CD-G  C.CD-R  D.Photo-CD

 

  第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在出版物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中,编辑劳动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序递进的环节。由这些环节所构成的编辑活动发展进程,叫做编辑过程。各类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具有共同性的必备环节。但是,由于纸质出版物与非纸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与物质生产工艺特点有关的环节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前后顺序会有所不同。这里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线,讲述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

 

  这个环节是编辑过程的起点,又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要克服编辑工作中的盲目性,发挥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必须充分重视信息采集工作。信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它的价值就越大,编辑就越需要收集和利用。

 

  2.选题策划

 

  这个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保证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的环节。选题策划要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它首先要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优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设想,然后要分析判断选题设想转化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划作出决定。在编辑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对选题不断进行完善,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3.组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落实选题,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然后进行约稿或征稿;二是为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选题设想的水平而与作者联系并开展一系列活动。

 

  4.审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和选择,即有目的地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对稿件的政治内容、学术(艺术)质量、文字水平等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有出版价值的稿件予以出版,淘汰不具备出版价值的稿件,对有出版价值但尚存在不足的稿件,则肯定其中的合适部分,同时对不足部分提出意见退请作者修改。

 

  审稿是保证精神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环节,也是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因而,世界各国严肃的出版物编辑部,一般都建立一定的审稿制度,规定审稿要求和取稿标准,以保证对稿件的正确选择。我国出版界实行由初审、复审和终审构成的三级审稿制度。

 

  5.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作者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一般在稿件经审稿后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并起草出版合同,并由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

 

  6.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检验和校正,力求精益求精,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内容、文字质量。如果说审稿的着眼点在于认识原稿,衡量、评价原稿,以决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加工整理的着眼点则在于从各方面完善原稿,力求为原稿锦上添花。

 

  7.整体设计

 

  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它是出版物质生产的依据,是使出版物成为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艺术品的基础。书刊的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8.发稿

 

  将加工整理后的稿件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编辑一般把稿件发到出版科(制作部门),由技术编辑人员作必要的技术加工、处理后,再发往印刷复制单位。稿件在发出之前都要经过检查整理,达到"齐、清、定":"齐",指稿件完整齐全,不仅正文完整,辅文也要完整无缺;"清",指稿面清楚,不仅图文形体清楚,而且勾画标记、编排顺序也泾渭分明;"定",指稿件内容已经确定,一般不再改动。

 

  9.校样处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开始批量复制之前对未来出版物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审核。书刊稿件经排版后打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编辑人员通读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时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样盘等的审校。

 

  10.样品检查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出版物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这是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印刷厂在完成复制以后,先装订若干本供出版单位检查的书(刊),称为"样书(样刊)"。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检查样书(样刊)后,如认为合格,就可通知工厂开始成批装订;如发现问题,须请工厂暂缓装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开始大批量生产前也有类似的试产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前后设法扩大其发行量。就图书而言,宣传形式主要有召开新书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介绍新书、印发宣传品、举办书评活动、召开读者座谈会、举行专题报告会、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编印各类图书目录等。其中有的主要由编辑实施,有的由编辑配合出版单位的宣传、发行部门进行。其他出版物的宣传与图书的宣传基本类似,但各有自己的特点。

 

  12.反馈信息的收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发行以后广泛收集市场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它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和开发新的出版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口头调查、问卷调查、摘录读者来信或出版物评论等。

 

  第2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9:三审制的基本要求;

 

  审稿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时的审稿制度。根据1994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选题需要进行专项报批的,其稿件也必须按规定送交国家有关部门审读,出版单位必须认真执行这一制度。另一种就是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通常简称"三审制"的审稿制度。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指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有关出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历来对此有明确的规定。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再一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第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7:重印和再版的条件;

 

  图书重印的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图书质量高,一般都会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从而产生需求缺口。这就需要通过重印来加以弥补。读者的需求量越大、越持久,重印的次数就越多。

 

  图书再版首先也是要有读者的需求,读者不要的图书当然不需要再版。其次,有的图书出版后发现其总体虽好,但有相当部分需要增删或修改,而这种修改又不能靠重印解决,就只能作再版处理。最后,任何质量再好的图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也都会显现出时代的局限和不足,这时修订再版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再版不同于重印的地方还在于它需要作者的配合。一般来说,图书再版往往需要作者调整总体构思和具体表述,创造性的劳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者是否愿意作重大的修改或者再次进行与原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创作,便成了再版的又一个必要条件。此外,大型图书的修订再版,还涉及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条件,需要出版单位在决定再版前作好周密的计划、妥善的安排。

 

  第4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开本与纸张开切法;

 

  开本是用全张印刷纸开切的若干等份,表示图书幅面的大小。不同的开本以"开数"来区分。所谓"开数",是指一全张纸开切成的纸页数量。譬如,一全张纸开切成16张纸页,就是16开;若开切成32张,就是32开。一张全张纸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切成不同数量的纸页,于是便相应地有各种开数的开本。可见,开本的种类与纸张开切方法密切相关。

 

  较常见的纸张开切方法,有几何级开切法、直线开切法和纵横混合开切法三种。

 

  1.几何级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按反复等分原则开切,可开出对开、4开、8开、16开、32开、64开、128开、256开等开本。因其开出的开数呈几何级数,故称为"几何级开切法"(见下图)。这一开切法的优点是开出的开数规整,纸张的利用率为100%,且便于用机器折页,因而最经济合算并能缩短出书周期;其缺点是开数的跳跃大,可选择性相对较差。

 

  2.直线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横向和纵向均按直线开切,可开出20开、24开、36开、40开等(见下图)。这一开切法的优点是开数的可选择性相对较多,纸张的利用率为100%;缺点是某些开切数有单页,给印刷装订带来不便。

 

  3.纵横混合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的大部分按直线开切法开切,另一小部分按单页开切(见下图)。这种开切法的优点是可开出上述两种开切法难以直接开出的所有开数,能适应一切特殊开本的需要;缺点是纸张有不同程度的浪费,印刷装订有所不便。

 

  相比之下,直线开切法和纵横混合开切法都不太经济合算,且会导致出书周期较长。

 

  第5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0:文字的版式设计;

 

  1.正文文字版式设计

 

  正文文字的版式设计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排式的设计。注文虽然属于辅文,但它们的排式常随同正文一起设计,故这里便与正文一起讲。这些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具有"线"的特征,但作为主体文字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的表格,虽然也以文字为主,却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并且还具有与图片类似的"块"的特征,因而下面的介绍中将它与一般的主体文字分开。

 

  (1)主体文字排式设计。主体文字有横排和直排两种基本排式类型。横排大量用于各类图书,直排多见于古籍类图书。横排又有单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排式。

 

  所谓"单栏",也称"统栏",即版心不作纵向分隔,每行文字均从版心的左边一直排到版心的右边。这种排式因行长相对较长,所以用字字级一般不能小于15级。如果用的字级过小,每行所排字数过多,就会造成阅读时因目力疲劳度增大而产生跳行等现象。

 

  所谓"双栏",是将版心纵向分隔成两栏。与单栏排式相比,其行长缩短约一半。这种排式设计,显然是从视觉效果考虑的。因行长缩短,用字字级则可相对变小。这样,既适应了目力对字级和行长的要求,同时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图书辅文中的索引等,多用这种排式。

 

  多栏排式,是在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数相对又较小的条件下所使用的排式。这种排式,多用于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

 

  主体文字应该选用清晰、整齐的字体,使人易读。一般多采用来体(包括它的一些变体,如细家体、报宋体、秀丽体等)或楷体。宋体端庄,刚柔相济,浓淡适中,阅读最省目力,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2)标题排式设计。标题的排式设计除选择字级、字体外,还包括对标题的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标题的字级、字体,必须依据图书类别、开本、标题等级,遵循字级大小有序、字体轻重相间的原则来选择。标题字级大小与主体文字字级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跳跃率高的,版面容易生动活泼;跳跃率低的,版面显得庄重规整。

 

  标题的位置有居左、居右和居中三种样式。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及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择善而行。

 

  对于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显得紧逼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肩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详见本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的第四节)。

 

  标题在版心中占一定的行数,既为字级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标题在一定空间中鲜明、突出、醒目的效果。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一级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行;三级标题,可占1?行;四级以下标题,占1行或不占行。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空间过于稀疏。

 

  标题文字行长如超过主体文字行长的4/5,要实施标题转行的技术处理。标题转行,可有转行顶格(顶头)、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无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损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3)引文排式设计。图书中的引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短句,对这种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排式。另一种是大段文字,对这种引文,为了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排式另有特殊格式:选择的字体与主体文字不同(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给引文以区别于主体文字的整段地位,同时还可将每行行头缩进两格或将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以使引文更为清晰。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的短句引文(如诗歌)处理为另段排式时,为使引文位置不致过于偏左,每一行头都可缩进四格或更多。

 

  (4)表格排式设计。不少图书中带有表格,因为某些内容(如按类别记述的事例、依项目列举的数据等)如按一般方法表述,不仅叙述冗繁、眉目不清,而且难以相互比照;如将它们排列成表格,则条缕分明、眉目清晰、关系一目了然。

 

  表格的形式一般是左右方向分为若干列,上下方向分为若干行,数据、文字、符号等内容填入一定的列与行交叉形成的项目栏。表格的构成要素有表题、栏头、表项及表框。表题即表格的名称,一般用顺序编号加文字表述的形式,也可只用顺序编号表示。栏头是表示表格中各项目类别的名称,居于表格的首列或首行;表示主要项目类别的栏头构成表头,一般居于表格首行。表项是表格中横向或纵向自成系列的一组项目栏,所有表项构成表身。表框是决定整个表格尺寸大小的外部框架,有的用表框线标出,有的不加线而以表格内容所占的总面积来体现。有些表格还附有对表格内容作注释的表注,一般用小于表格正文的字列于表下或表旁,其行宽不得超过表格宽度。

 

  图书中的表格,按表述内容可分成数据式表格和文字式表格;按形态样式可分成有线表、无线表和挂线表。所谓"有线表",是表格外框有表框线、表项之间有栏线的表格;表框线通常采用较粗的线条(习称"反线"),栏线用以分隔项目栏,通常采用较细的线条(习称"正线")所谓"无线表",是无表框线和栏线的表格。所谓"挂线表"是虽无表框线和栏线、但有指示项目相互关系的线条(因其所指示的项目相互挂连,故称"挂线")的表格。

 

  表格的排式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所谓"直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平行的排式。所谓"横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垂直的排式(阅读时须将图书旋转90度)。所谓"和合式",是在双、单码两个面上排列的排式;因双、单码两个面在图书翻开时呈两个面和合而成的一面,故称"和合面",在和合面上排列的表格称"和合表"。在图书的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情况下,直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少、纵向表项相对较多(即列少行多)的表格;横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多、纵向表项相对较少(即列多行少)的表格。如果图书的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则作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和合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特别多、无论采用直式还是横式都难以安排在一个页面上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项较多的表格,如果能够利用排"续表"方法安排在两个或更多页面中的,就尽量少用和合表形式,因为和合表的排版比较费事,稍有不慎,两个页面上的相关项目就显得不齐整。

 

  横式表与和合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头左脚右,即:横式表的起排位置,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在双码面上靠翻口;和合表的起排位置,应靠双码面的翻口。

 

  表格用字的字级应略小于主体文字,一般表题、表头用黑体,其他内容的字体与主体文字相同。

 

  有些表格虽然不排在主体文字内,但在版式设计方面与主体文字内的表格基本相同。

 

  (5)注文排式设计。注文是图书中的注释性文字,按其所处位置,有处于主体文字之中的夹注、处于段与段之间的段后注、处于每一版面地脚处的脚注(也称"页下注")、处于每章章末的章后注、处于每篇文章结尾的篇后注、处于全书最后的书后注等。

 

  夹注多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并用括号括起来。

 

  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其排式,除另段排列、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外,还需在注文与主体文字对应处各用一定样式的注码表明对应关系。注码形式,有数字外加一圆圈的阳码、圆圈内数字为阴文的阴码、用数字和六角括号(或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等。

 

  脚注的排式与段后注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其处在页下,所以其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码线。

 

  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特点是注文相对集中,字数相当多的注文也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够而注不随文的现象。因注文集中,数量往往较多,故注码多采用拼合码的样式。

 

  书后注的特点是全书注文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它的排式与章后注大体相同。

责编:赵紫雯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