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读了《拍照小贴士》和《乘车小贴士》,这两个小故事里有大道理,让人豁然开朗。我以为:往后一小步,看得更清楚;往后一小步,让出通天路。退一退、让一让,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为什么说:往后一小步,看得更清楚?拍照如此,画画也如此。拍照片焦距太近,物体会失真;同样,画静物素描,你如果往后退几步观察,也许物体间的关系更明了,明暗对比更显著。众所周知,对事物的认知,从空间看是"距离产生美",从时间看亦如是。比如,隔一段时间再来看某段历史,也许就不容易失真,评价也更为公正。之所以"当代不修史",是因为本朝史和当前的政治相关太紧密,对本朝史的评价,往往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弄不好就会按本朝政治的需要来编史,若为尊者讳,难免篡改了史实,因而历代王朝都不给本朝修史。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治史传统,这个传统的涵义是多重的,但被人们反复强调的是:当朝人修当朝史,难以保证其客观和公正。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说:每一种历史的叙述,不过是叙述者依据当下的环境和个人好恶,对历史所做出的阐释和说明。历代的统治阶级当其获得统治权时,总要千方百计笼络士人、史官,以美化其统治的合法性,甚至不惜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对于不利于自己统治或有损于自己形象的记载和言论,就会大兴"文字狱"。历史上秉笔直书、敢说真话的史官,有的会像司马迁那样惨遭迫害,甚而如齐太史那样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如果当朝历史按照现实需要和即时的理解来构筑,难免失真和曲解。由此可见,对事物的认知,大小皆如此,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来观照,都不妨往后退一退,再仔细看看。远观之于近看,也许会更冷静、更客观、更真实、更公正。
为什么说:往后一小步,让出通天路?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比如,蔺相如面对廉颇处处给自己难堪,却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甚至装病而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下见他如此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蔺相如就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之所以这样做,"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从而使廉颇知错而负荆请罪,两人最后结为刎颈之交,于国于己都有利。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尤其难能可贵。谦虚忍让不仅是好修养,更是大智慧。相传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担任秘书院大学士,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他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是向前竞争,还是退后谦让?如何选择,其实是一种处事待人的智慧--退后原来为向前。学会往后退一步,开阔心胸,冷静观照,宽容忍让;就能够对世间人和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能创建和谐温馨的环境,打造彼此尊重的团队,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向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
责编:彭亚玲
下一篇:中考作文范文:请学会持之以恒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