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情系深蓝梦
刘诗瑶
“蛟龙号”初次下水,在海面打出漂亮的蝴蝶水花;“蛟龙号”用机械臂灵活地把一面钛合金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底;1 000米、5 000米,直到7 062米,“蛟龙号”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人们为“蛟龙号”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时,有位老人都默默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他是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他用一辈子的辛勤耕耘、执着奉献,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
徐芑南说过,他对大海是有感情的,他的一生都与大海紧密相连。
怀着强烈的报国热情,1958年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的徐芑南,来到了中船重工集团七○二所开始了潜艇结构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徐芑南积极投身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潜水器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 000米发展到6 000米。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深潜器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
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作为业内公认的载人潜水器领路人,他是总设计师的最合适人选。此时,徐芑南已经退休六年,深受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困扰,但徐芑南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
“蛟龙号”立项之前,我国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 000米,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深度每增加10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难度可想而知。并且,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蛟龙号”涉及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需要联合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为了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他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徐芑南说:“即使每个分系统都做得很好,放在一起却未必会拼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潜水器。所有系统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行。”在“蛟龙号”的研发过程中,所有合作者对徐芑南这位总设计师,都是众口一词地赞扬。
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蛟龙号”研制的瓶颈。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总设计师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队伍。”徐芑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轻的设计师队伍讲课。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尽管已经年逾七旬,徐芑南还是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他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成为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试验现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检查设备、交流技术问题、推敲下潜步骤等,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每次潜水器下水,他从不安稳地坐在指挥室里,而是一连几小时值守在水面控制室里,不放过水声通信传回来的每一句语音。后续的5 000米级和7 000米级海试,由于试验海区较远,徐芑南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一直坚守在海试陆基保障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海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导。由于时差因素,海试常常在半夜或凌晨进行,但徐芑南从未缺席过。
徐芑南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在他的带领下,“蛟龙号”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缔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
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向着万米载人深潜的目标发起新的冲刺。这是“蛟龙号”的深度,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人生的深度……
(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徐芑南虽已退休,深受疾病困扰,但毅然决然地担任了“蛟龙号”的总设计师,这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报国热情。
B.在徐芑南看来,“蛟龙号”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他在工作中非常看重统筹规划。
C.尽管年事已高,徐芑南还是坚持上船坐镇指挥,正是他清晰沉稳的指挥调度,才使“蛟龙号”第一次海试获得成功。
D.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突破“蛟龙号”研制瓶颈,而且可以让我国深潜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徐芑南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正是由于他在这些经历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蛟龙号”才能够横空出世。
B.徐芑南从事“蛟龙号”的研制工作,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他善于调动合作者集智攻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赢得了合作者的赞扬。
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徐芑南迎难而上,力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立项,最终他实现了这一梦想。
D.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如果没有徐芑南及其团队的倾心付出,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9.徐芑南一生情系深蓝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C (“他清晰沉稳的指挥调度”只是“蛟龙号”第一次海试成功的重要保障。)
8.D (A.“蛟龙号”“能够横空出世”有多方面的原因,徐芑南“经验丰富”只是其中之一。B.“善于调动合作者集智攻关”不准确,应是善于统筹规划。C.“力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立项”不正确,第4段说“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文章并未说明立项是徐芑南力争的。)
9.①徐芑南从毕业到退休,一直在从事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多次担任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②徐芑南虽深受疾病困扰,但仍然毫不犹豫地答应担任“蛟龙号”总设计师,研制过程中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坚持在海试现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满怀热情;③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④直到现在,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此题,一是要注意“一生”这个关键词,不能忽略徐芑南退休前的工作经历;二是在提炼信息时,要注意区分角度,应侧重于徐芑南对“深蓝梦”倾注情感这一方面,而并不仅仅是其在深潜事业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等。)
〖阅读导引〗
徐芑南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深潜事业。这种爱国情怀令人钦佩。这篇传记截取了徐芑南先生投身中国深潜事业的几个关键点,叙写了徐芑南先生不畏病痛勇担重任、注重统筹规则提高效率、海试现场坐镇指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几个典型事例,全面而又真实地展现了徐芑南先生一代学人的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