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中小学 > 高考 > 轻松备考

2019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及答案(1)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19 12:22:45

  一、选择题

  1.史载:“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正确反映了 (  )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深刻影响
  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2.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时赠诗:“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下列对渤海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7世纪末黑水靺鞨部首领建立渤海政权 B.在经济和文化上一直保持着独立性
  C.唐与渤海国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D.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授忽汗州都督
  3.下列印章或图片能够体现出民族融合的有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4.韩愈说:广州“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形成这种繁华景象的原因是,唐朝 (  )
  A.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普遍使用指南针
  C.城乡畅销海外货物 D.对外政策开明
  5.唐朝时,中日之间友好交往频繁。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当时中日两国文明交融状况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6.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了 (  )
  ①新罗文化发达 ②新罗和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新罗已学会印刷术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2010·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丝绸之路路线 B.玄奘西行路线
  C.张骞通西域路线 D.郑和下西洋航线
  8.(2010·衡阳模拟)由于我国古代农业的发达,天文和历法的研究常常结合在一起。下列历法中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是
  A.《夏小正》 B.《大衍历》 C.“太初历” D.《授时历》
  9.唐朝在医书的编撰方面有突出成就。下列关于唐朝医书编修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官修医书——《唐本草》 B.少数民族编撰医书——《四部医典》
  C.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千金方》 D.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部医典》
  10.“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 (  )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前者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后者出身于农民家庭
  C.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而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下图是《渭水之盟》及其说明:
  说明: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626年,唐太宗刚即位时,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便率10万骑兵南下,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渭水便桥北,距长安仅40里。唐太宗因为刚即位,不愿发动战争,以免破坏生产,因此只带六骑随从到便桥南边,隔着渭水责问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见太宗镇定自若,认为唐已有防备,于是向唐太宗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材料2:下图是《擅长骑射的突厥骑兵》
  材料3: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灭亡。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以为:“……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祜、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资治通鉴·唐纪》
  请回答:
  (1)联系材料1、2,分析唐太宗为什么要与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3,将讨论中出现的两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3)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该决定起了什么作用?
  (4)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答案:
  (1)原因:唐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家主要力量是恢复经济;当时突厥力量较强大;结盟有利于汉突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民族融合。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怀柔政策)。
  (2)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
  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礼仪。
  (3)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
  任官职。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
  (4)反映了唐太宗决策过程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人类文明史》
  材料2:阅读下列一组唐诗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②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 —李景《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③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杜甫《后出塞》
  ④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
  ——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
  材料3:历史学者认为隋唐历史的总特征是处于中国古代封建农耕文明的繁荣时期。其横向表现为:政治文明继往开来,物质文明成果丰硕,区域文明协调发展,中外文明双向交流…… ——《农耕文明的繁荣》
  (1)材料1表述的研究历史的角度被称作什么观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的结果是“双赢”,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共经历过哪两次重要的碰撞?其结果证明了文明的什么发展规律?
  (2)材料3的研究者如果选用材料2中的唐诗作为材料来论证其观点,他可以使用哪些唐诗来分别证明?
  (3)“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往往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深思考。根据范例完成下面题目。
  范例一:从提高执政能力的角度理解隋亡唐兴的根源;
  范例二: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隋唐的制度革新;
  题目一:从    的角度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题目二:从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理解    ;
  题目三:从        的角度理解隋唐时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答案:
  (1)文明史观;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游牧文明)的碰撞,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先进文明必然战胜落后文明。
  (2)政治文明:②④;物质文明:①③;区域文明:③;中外文明:④。
  (3)加强民族团结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交流 建立创新型国家(或科教兴国)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