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近日,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记者走访中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金融类、计算机类、通信类等专业热度居高不下,医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遭遇冷门。在专业选择时,部分考生甚至盲目扎堆填报热门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专业填报为何出现如此怪象?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热门专业跟风报考现象仍存在
"今年打算让女儿填报金融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日前,在南京市荔枝广场,市民孙伟(化名)正带着女儿一起前来参加2018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
"帮女儿筛选专业时,我最先考虑的就是就业率。"孙伟告诉记者,女儿孙雯(化名)是一名理科生,高考成绩公布后,自己在网上查找到了今年的热门专业排名,并把筛选出的自己相对满意的专业挑出来,拿给女儿看。"从热门专业里选择出最感兴趣的金融工程专业,我和女儿很快达成了一致。"孙伟笑着说。
事实上,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下,孩子真的对目标专业了如指掌吗?孙雯向记者坦言,对家人提供的参考专业,自己并不十分了解,但考虑到家人的意见,只能迅速确定目标专业。"对这个专业,谈不上很感兴趣,至少不是很排斥。"面对记者,孙雯说。
据了解,作为今年热门专业,目前大部分院校对于金融类学生实行"宽口径"教学,着重培养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但真正的精英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从生源上来讲,确实存在跟风报考的现象,导致一部分金融类毕业生书本知识多,实践知识少,专业能力仍然不足。"对于这种现象,南京某高校招生负责人十分无奈地表示。
转专业政策不能作为志愿填报救命稻草
不仅在专业填报上冷热不均,在院校填报上,也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部分考生及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入学后转专业的方式到心仪的专业学习。
考生张宸(化名)是一名文科生,对于目标专业和目标院校,高考之前自己就已经开始了详细的规划。但由于高考分数不甚理想,张宸决定报考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
"我很想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家人认为学校牌子比专业更重要,非让我报考好的学校。"张宸告诉记者,原本父母是支持他填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但受到亲友、同事等多重因素影响,父母开始转变想法,坚持让自己报考某部属高校的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宸也因此多次和父母发生争执。"长辈们说进去了之后可以转专业,目前我仍在纠结中。"张宸说。
像张宸这样的考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人生阅历,在填报志愿时很容易受到周围长辈的影响。记者调查中发现,40%的考生曾或多或少地因为长辈的意见,改变自己的专业填报方向。即使顺利录取,但真的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可以顺利转专业吗?
对此,江苏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高校的确有申请转专业政策,但并非都能如愿。"转专业程序十分严格,需要前期申请,进行转专业考试,还有为数不多的名额限制,因此不能作为专业填报的救命稻草。"该负责人表示。
应理性选择,知己知彼
目前从全国部分高校在江苏各地召开的高招咨询会看,热门专业依然是考生和家长追捧的方向,如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工程等紧密对应国家战略的新专业,前来咨询人数与日俱增。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各方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其良好的就业前景及丰厚的薪酬待遇,但这些都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之上的。而大学生毕业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后就业形式如何,依然是个未知数。所以,盲目追捧热门专业具有一定的风险。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处长袁桂华表示,专业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会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而变化,因此无论眼下专业多么火热,考生都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择业方向及专业的匹配程度,如果只是奔着四年后的就业好、待遇好而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真正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兴趣点并不在这里,与自己的学业特长不吻合,将不利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
正如专业人士所说,专业的"热"与"冷"都是相对的,需要放在更广的维度去考量,现在的热门专业说不定几年后会被亮"红牌",即便读了所谓的"冷门专业",只要感兴趣、有特长,成为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同样可以成就自我、创造价值。
责编:曾珂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