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试高分策略:高考语文怎样提分
高考语文怎样提分:
高考名句名篇范围增大考生压力却没增大
张老师谈到,和去年相比,2016年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名句名篇默写范围做了调整,由去年的28篇增加到30篇。"看上去好像是考生的负担加重了,但其实复习的压力并没增加。"张老师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范围的调整是在长篇诗歌和文言文默写,而对短小精悍的唐诗宋词并没有增加。
张老师说唐诗宋词本身就要求背诵的,而对于增加的默写范围,他称老师一般都会给考生梳理历年高考的常考句子和名句名篇,"关注这部分特定范围,其实就已经给考生大大减轻复习压力了。"
张老师说,基础题往往还比较容易准备,提分也快。但考生最头疼的其实是高考试卷中的阅读部分。这部分考查一个是文言文阅读,一个是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抓分有技巧带着选项看助理解
张老师分析,对于文言文阅读,抓分是有技巧的。"比如考查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应该是课本当中出现过的内容。考生只需要理解大概意思,做翻译题时把每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逐个翻译出来,然后捋通顺,绝大部分分数就能拿到手了,碰到实在不会的,就要广泛联系已学的知识,用再现法、组词法、代入法、排除法、语境法等,将译文放入原文中去检验。"
"另外还有一个技巧,不知道考生可注意到了。"张老师补充道,"文言文选择第三题一般会问'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完全可以凭借选项的内容帮助理解文意。"
现代文阅读成失分重灾区套"公式"巧提分
还有考生普遍得分只有8分左右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又该如何突破呢?张老师说,他们学校一般都会给学生备好"公式"。"比如题目要求谈谈对某词或某句的理解,那么考生就需要从关键词语境义和隐含的情感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此外还要注意题目的问法,是联系、结合全文来谈,还是纵观全文来谈?"
张老师说,如果是联系、结合全文来谈,则还需加上文章内容,纵观就不用了。考生还是不确定的话,不妨留意一下题目的分值,分值越大,说明此题的考点也多。
高考作文考生何所惧老师建议备5-7篇素材
最后张老师也谈到了令众多考生畏惧的作文题。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60分的"大头",有考生担心临场写不出来、不会写怎么办?张老师建议,一篇好的作文,素材是加分的重要因素,一般他都会向考生提议准备5~7篇的素材量,"常用的,准备新颖的角度;偏的,准备新的观点。"
为了让考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张老师说同一个题材最好是准备几个细节材料,以名人题材为例,他会让学生准备反映这个名人人生经历的、精神面貌的、人物个性等不同角度的素材,这样考生就能对人物了解得较透彻,下笔时就会如有神了。
高考文言文怎样提分方法推荐:
一是总观总览。上下贯通。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如"与转一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单独地孤立地就看这一句,你是无论如何也解不出是什么意思的,你必须联系其前后文意,把这句置于全文中来推敲,来思考,才能把握它的准确意思。其前文是说,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每耕田一顷应该赏赐,那赏赐多少呢?一贯通,啊,原来是"赏赐一袋物资"的意思。再如"复以租赋"这句,单独看也是很难看懂的。接着前面而来,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那百姓呢?百姓愿意耕种的,应该"免除赋税"。啊,原来"复以租赋"是"免除赋税"的意思。这是单独看一句无法理解的,必须前后左右,上下贯通,整体钩联,才能推敲得出来的。
任何一段文言文,如果单独地、孤立地去看其某一句话,都是难以读懂的。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
二是先读提问,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
如"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这几句读的时候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准确不到位,此时,你就完全可以读读第4问的B项,"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一读,你马上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这就是提问给我们的启发,它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懂原文。
三是善于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々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的文言文段,虽然主要是写廖刚的,虽然绝大多数事情都与廖刚有关,句子省略的主语大多是廖刚,但也提到了如廖刚的儿子廖迟、盗贼、章悖、蔡卞、章杰、郑亿年、秦桧、老宰相、王次翁、金人,以至于钦宗、徽宗等等这么多的人物。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与廖刚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和廖刚发生了些什么关联等等,读的时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如不搞清楚,就会读得晕晕忽忽,甚至一头雾水。 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四是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
五是懂得若干必要的古文化常识。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具体举几例。如"阴、阳"二字,当其指山水的方位时,你一定要懂得,"水阴"是指水的南面,"水阳"是指水的北面。牢记了这一点,那么,"山阴、山阳"就自然知道了,因为山和水是相反的。如称谓方面,加"令(美好)"字就表示尊称,像"令尊、令堂、令爱、令媛、令兄、令弟"等等,都是尊称对方之人的,切莫称自我方人。再如"亲老",一定是指自己的父母的;"丁……忧",一定是"为……服丧"的意思:"服阕",则是指"服丧完了"的意思。还如"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再如"大牢",(猪、牛、羊三种祭品都要有)"少牢"(猪、牛、羊三种祭品有其中之二)等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