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六节便常规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粪量
正常成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100~300g。影响排便的因素很多,消化吸收能力的强弱、食物量的大、小以及食物种类均可影响排便量的多少。胃、肠、胰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由于炎症渗出、分泌增加、肠蠕动亢进便量可明显增加。消化不良者由于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吸收,能引起便量的增加。
正常成人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在病理情况下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可发生如下改变:
2.黏液便正常成形的粪便外,常附有一层石蜡样的光彩,即为黏液。粪便外有肉眼可见的黏液,见于急性肠炎及慢性结肠炎。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混于粪便之中,大肠炎症时黏液附着于成形的粪便之外;单纯黏液便无色、透明,脓性黏液便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
4.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及某些慢性痢疾患者。
6.黑便及柏油便在生理情况下,服用铋剂或铁剂后粪便呈深浅不等的碳样黑色。在病理情况下,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见于各种上消化管出血;前者便隐血试验阴性,后者阳性。正常粪便隐血阴性,但在进食肉类较多时可呈弱阳性。
8.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
10.羊粪状便见于习惯性便秘。
正常粪便的臭味,主要由于食物中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物质。--吲哚、臭素、硫醇及硫化氢等所致。粪呈酸臭味,同时混杂有气泡者,常见于淀粉及糖类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粪常有腐败性恶臭。阿米巴肠炎时,粪便腥臭。
蛔虫、蛲虫、绦虫等个体较大的虫体或其片段,可用肉眼辨认。
二、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白细胞 正常粪便中偶见中性粒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小肠炎症时细胞因部分被消化,白细胞数量一般< 15HP。结肠炎症时(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粪便中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3.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有少量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随粪便排出,但因多已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见不到上皮细胞。结肠炎症时上皮细胞增多。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到黏膜小块。
(二)食物残渣
(三)寄生虫和虫卵
三、化学检查
(一)胆红素
(二)粪胆原
(三)粪胆素
(四)潜血
5-10mL,便潜血试验即可呈(+)。消化管溃疡活动期呈间断(+),消化管肿瘤呈持续性(+),晚期消化管肿瘤(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故该试验已被用作消化管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指标。此外,该试验还有助于诊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责编:彭亚玲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