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三、改善民生
报告原文: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再创佳绩。去年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通过及时有力开展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安置900多万人次,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恢复重建有序进行。
政策解读:
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各级各地人民政府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记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精准扶贫、扩大就业教育改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
1.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为惠民政策与百姓生活,201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为民生问题。
2.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打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背后贯穿着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民生情怀,在希望的春天里向13亿人民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四、公共文化服务
报告原文: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
政策解读: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责任担当,其内容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2017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正式实施年,公共文化服务将被提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时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渗透特别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康养产业以及电子竞技等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
1.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和市地均考查"水文化",2015年国考考查科技与人文,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考查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2015年四川、山西等省份考查公共文化服务,等等。
2.今日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不单单是文化界的事情,而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及层面,而这些领域也因为文化的介入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与治理
报告原文:
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2.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政策解读: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升温,逐渐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议题。相应中央号召,今年地方两会的热点将"治污减霾、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作为最主要议题之一进行讨论。19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涉及环境治理内容,其中,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
1.2017年国家国务院考试副省级申论主题为以水为师,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为绿色发展,2014山东省考C类考查主题为"红线与红利",说明近年来的申论主题逐渐开始关注生态。
2.在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7年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面对当前环保形势,两会上会明确哪些环保任务,将成为代表委员和公众关注热点。因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话题也将成为公考方向的命题热点。
六、新型城镇化
报告原文: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政策解读:
新型城镇化的"新",一方面强调城市的文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二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容。比较好的城镇化的例子就是,它既有能集聚资源,有些产业链,同时他还让人在那适宜宜居,这几年特色小镇建设是重要的城镇化的一个新模式。
发展特色小镇,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与大城市相比,它的好处主要在于,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小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建设特色小镇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使城市文明迅速的扩展到农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2136字]
编辑推荐:
责编:文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