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背景链接】
2012年5月30日,北京市召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预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北京市将初步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框架。
【标准表述】
[目的]
实行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是要真正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更好地与城市运行结合起来,把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运行更有序。
[意义]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首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管理任务非常艰巨,要抓住推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契机,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网格化使社会服务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网格化全面准确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精细化的服务,努力做到"全响应",有求必应,让群众更多地分享首都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下更大力气在全市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使首都创造的这一新模式新办法能够覆盖全市各个地区,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重点难点]
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能忘记人的因素是第一的。在这方面,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与人对人、面对面交流和服务的关系。网格化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因此,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始终是最重要的,信息化不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走访社区居民,借此融洽邻里关系,融洽干群关系。
二是处理好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的关系。要把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衔接起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自治。要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网格化的设计、建设之中,激发居民强烈的社区主人意识。在下一阶段网格化建设中,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在综合完善现有网格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相互贯通的网格化系统。
[措施]
落实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各项要求,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落实责任,服务大局。要明确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工作平台的职责,强化网格工作力量和责任分工,将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使基层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平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屏障"。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打牢社会服务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要围绕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定网格化任务,在解决本地区人口调控、业态调整、监督违法建设和非法经营、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促进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实效。落实责任,服务大局,需要把网格化建设与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这也是判断各区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准。要通过网格化来检验城市管理是不是精细化,是不是做到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这些城市管理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违法建设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强化服务,务求实效。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必须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努力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要通过网格化进一步落实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便民利民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要发挥好网格的"预警"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要关注本网格内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依托现有的社区组织和各级职能部门,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以"格"为工作基础、以"网"为运行依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在纵向上,完善社区、街道(乡镇)、区县三个层面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和自上而下处置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横向上,各部门要依托网格化三级综合工作平台,处理和解决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加强协同配合。
四是把信息化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既要建网,又要见人,既要发挥信息化优势,又不能因信息化而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工作。要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网格化的主要内容,完善社会建设工作格局,落实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各级干部深入到居民中去,密切干群关系,从而健全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机制。要解决好网格化与居民自治的关系,推动各类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把社会各种力量资源利用好、发挥好。
责编:文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