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军人转业 > 军转时事热点

2019年军转干时事热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选择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8-08 17:24:58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在应对共同挑战过程中,我们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具体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上,我们既要顺应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不仅要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而且要深入分析面临的挑战,在思想激荡的现实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作出贡献。

关注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隔阂,注重多重沟通求理解

近年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日益增多,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设立,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重要话题。可以说,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前所未有,但其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认知隔阂。这种认知隔阂会导致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价值错位,即中国意图传播的文化价值与外域接收或反馈的文化价值存在错位。比方说,《战狼2》这部影片在对外传播中,被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解读优先抢位,偏离了我们原初意指的中国军人的正义刚正形象和中国军队的国际责任之首要价值;《刮痧》影视剧情中呈现的中国中医文化的民间智慧却被西方人错误理解为严重的家庭暴力。另外,很多中华文化概念和词汇在外译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大的反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语就是典型。譬如,同样是自由、民主的词语,但要向西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价值观、民主价值观的内涵就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改变其固有观念和认知惯性。诸如此类在中华文化传播的原初意指与外域评价之间存在的间距就是认知隔阂的表现。造成这种认知隔阂的原因,既有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与冗余,但更主要是中外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由于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的不同,外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在价值观内核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难免造成一些误解和偏差。

针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认知隔阂问题,一要树立平和心态。客观对待和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主动接受外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并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创新对外文化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方式,尽可能克服中华文化传播进程中的认知错位和价值误解,从而有效推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价值传递。二要加强国际沟通。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尽量用沟通的方式取代单纯传递,把“自己讲”和“外人讲”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优化官方层面沟通、民间层面沟通,树立大沟通工作理念,统筹发力,发挥沟通的理解效果,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同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偏见与傲慢,为打破文化交往的认知壁垒和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提供中国力量。

警惕文化解构导致的价值虚无,自主设置议程筑高地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存在着文化本身以及文化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被解构的情形,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它具体表现为载体的解构与他者的解构两种类型。所谓载体的解构,是文化传播载体对中华文化与价值所进行的解构。例如,近年来我国的抗日神剧、宫斗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由于影视剧剧情需要而导致神化色彩浓重,追求外表光鲜而失去了文化与价值的内在灵魂,出现了对我国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严重扭曲甚至污名化现象。所谓他者的解构,即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一些国外文化主体由于受到中国逐渐强起来的“中国威胁”论的错误渲染,抓住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西方国家对我们存在“认知错位”的关键问题,借助自身强势的传媒手段和传播能力,恶意地对中华文化进行曲解和抵制,达到维护自身的文化霸权地位和实际利益的目的。

基于此,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无论是载体解构还是他者解构,实质上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前者是受市场利益的直接驱使,以载体形式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后者是受西方文化霸权、强权政治的影响,利用技术传媒等手段进行强有力的价值解构。因此,我们既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针锋相对地揭穿历史虚无主义背后的真实意图;又要讲究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实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应对。其次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自主设置议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中华文化传播什么、如何传播需要由我们自己来设置,不能随市场经济的大流,也不能受西方强权政治的压迫。自主设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议题,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传播议题,用好新闻发布机制、高端智库交流渠道、重大活动和节展赛事平台、中华传统节日载体、海外文化阵地等多种文化形式,使中华文化及其价值以国际表达的形式对外传播,赢得全球关注和响应,打造若干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高地,从而主动破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解构与他者解构难题,彰显中华文化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魅力。

克服文化自发导致的理解误区,讲述完整故事传世界

中华文化的自发传播,容易导致国际受众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符号与故事上,缺乏对它的整体了解与把握,甚至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形,从而造成跨文化交流的一些理解误区。这种理解误区,既与中华文化自身内涵的复杂性有关,又同中华文化的传播诸因素相连。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上下五千年中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星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不同民族文化绘就了中华文化五彩缤纷的大观园。幅员辽阔的疆域及其地方特色,造就了各具区域风格、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的文化发展生态。因此,中华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国际受众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完整的掌握,容易出现片面肢解的现象。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里,各种自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既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载体与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但也容易出现内容散乱、不成体系的现象,造成文化信息传播的不完整性。此外,传播主体和受众因自身的价值偏好,容易出现文化传播的偏袒一隅甚至选择过滤。例如,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有时就存在着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成果的宣传,而忽视了对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挖掘与开发,这样容易强化受众对过去中国的文化记忆而忽视了对今天中国的文化理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传播,导致很难对其进行真实、立体、全面的理解。

要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完整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传递中国价值与智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传播的战略自觉。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全局规划。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政府发挥自身功能,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智库建设,为文化传播提供长远完整的战略规划,以避免工作中出现各自为政、自发无序、随意拼凑、肆意肢解的现象。第二,整合文化资源,凝练传播内容。打通文化的历史血脉,讲清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历史故事,讲清楚植根中华文化沃土、适应时代进步的文化创新成果,在当代与传统的对话中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背后的整体精神气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对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总结概括,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化理念和主张,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对外传播中,让世界知道“文化中的中国”。第三,丰富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传播合力。中华文化传播不仅要整合内容,而且要整合不同传播渠道,在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的同时,要协同互动、同向同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模式。主动将隐性传播与显性传播、差异化传播与大众性传播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中国范例,书写走向世界的新辉煌。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