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军人转业 > 军转申论

军转干申论热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8-15 10:48:44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同时,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比,增加了“共治”的表述,进一步丰富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内容。

 

解读

[内涵]

“共建”,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全体人民共建发展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智慧和决定力量。

“共治”,就是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社会,优化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格局,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共享”,就是要坚持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发展和治理成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共建共治共享,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建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共治要以体制创新为关键,共享则要以公平正义为保障。只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因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既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美好愿景的实现。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时代诉求

打造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是我们原来的社会治理体系出了问题,而是社会环境变了,我们的追求更高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必须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

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有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社会问题基本手段。

二是奋斗目标的跨越要求有新的治理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适应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客观上要求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求改善传统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要着力解决传统模式下制度建设滞后、治理手段滞后等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形成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指明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一是要适应多主体参与的要求推进社会化、专业化治理,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培育各种协会组织、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导包括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

二是适应多主体差异化行为特性推进法治化治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协调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根据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法规条文,规范各主体行为取向,营造法治氛围。

三是适应社会治理信息化特征推进智能化治理,挖掘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网络化带来的便利,积极推进各种信息化平台建设,依靠智能化、专业化服务改进社会治理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参考对策]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发挥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职责。同时,要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思路,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法治,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总之,要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在这种情况下,要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特别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建立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指标体系,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跟踪督办、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及时排除、预警、化解、处置各类矛盾风险。还要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安全是最大的民生。这就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改革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预测预警预防,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体系。要加大投入,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必须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传销等突出问题,切实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针对现代社会容易产生的各种情感、心理、精神性疾患,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手段,培训心理知识,指导心理健康,调节社会情绪,构筑社会心理防线,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切实找准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之突破口,依托专业团体和专业人士,搭建社会心理综治工作平台,建设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危机干预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特别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不断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指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为此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社会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夯实社会治理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民幸福感

让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精彩开头示例]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更画出了蓝图、构建了顶层设计。

[精彩结尾示例]

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