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无论漂泊多久,家乡才是真正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有的老人本想在生活多年的故土安度晚年,却离开故土来到城市,有的是为了照顾子女,更多的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成了"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解读
[综合分析]
"老漂族"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是因为这些"老来漂泊族" 不再是单个的个体行为,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老漂"妈妈的苦与乐,是"老漂族"群体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打拼。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学术界称之为"老漂族"。
中国社会一向重视熟人文化,乡土关系和血缘关系意义重大,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一旦来到了陌生的地方,他们很容易将自己定位为异乡人,难以获得归属感。在所寄住的城市,除了自己的子女,许多"老漂族"并不认识其他人,社交关系的断裂与情感纽带的脱节,让不少"老漂族"成为陌生城市里一个边缘化的孤立者,成为典型的"隐形人"。
"老漂族"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家庭模式息息相关。然而,"老漂族"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都会给"老漂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但与适应新环境相比,精神空虚和情感隔膜,则是"老漂族"所面临的更大困境。因此,必须正视"老漂族"背后的心理障碍和养老困境。
[参考对策]
一是帮老人融入异地生活,子女的体谅、理解与鼓励非常重要。离开生活多年的熟悉环境,离开亲朋好友,在新的人际网络没建立起来前,"老漂族"会特别孤独失落。这时,子女陪伴和交流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二是"老漂族"自己应转换心态。离开故土,投入到新的环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但不应该抗拒这种变化,而应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让自己更快适应。同时,还可以有效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将各类志愿者服务引入"老漂族"群体,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
三是让"老漂族"身心融入城市,让他乡变故乡,考验城市的人文温度和治理水平。要让"老漂族"在子孙身边,"把异乡当故乡",就应将"老漂族"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使"老漂族"成为"老归族"。要加快户籍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迁徙制度障碍,实现医疗保险随人"迁徙"。鼓励年老父母投靠子女式迁移,实现更多家庭老年人与子女团聚,减少因制度性隔离所导致的异地养老问题,变异地养老为同地养老。
四是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各种服务资源,为"老漂族"能够在异地养老就医提供无缝连接,尽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在异地间搭建更多对接平台,简化异地办事手续,免除"老漂族"在他乡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
责编:曾珂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