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继辽宁之后,进入2018年以来,辽宁、内蒙古等多地主动曝出GDP"注水"。专家表示,GDP"泡沫"必须早日捅破,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1月20日 新华网)
新年伊始,内蒙古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无独有偶,就在本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宣布挤出"水分",不再重复统计注册在当地、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将2016年的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而在过去一年里,滨海新区一直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家新区"的光环,得到广泛宣传。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地方政府冒着挨骂的风险,主动承认和挤出GDP的水分,这不但不是一个坏事情,反而应该是一个好事。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统计数据更为真实,也有助于未来政策更精准有效,因此我们对主动曝光GDP"注水"的地方政府应该点赞,认为这也是一种敢担当。但在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在自曝GDP"注水"的同时,也应该立即展开追责问责工作,要对过去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从严的追责。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给GDP"注水",肯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政绩,是为了自己的官帽。他们通过给GDP"注水",捞取了功名利禄,留下一个烂摊子让继任干部收拾,这是有失公允的。如果当地党委政府不对此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让这些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付出代价,那是不能震慑领导干部的,对堵住GDP"注水"的漏洞,对防止地方政府再发生这样的行为也是没有好处的。
在从严治党的今天,绝不能让"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样的闹剧再存在下去了,因此,各级党委一定要对过去一段时间里给GDP"注水"的领导干部进行追责,特别是那些通过造假谋取到巨大利益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责编:文丽红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