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如四川科技大学更名为四川理工大学。其中,三峡航空学院为无基础的新建申请。(1月22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地方院校改名已成常态。某些地方性院校,改名后立马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一些原本有"区域""师范""职业"字样的院校,摇身一变,就看上去是"省级"的"综合性大学"了,至少从字面上,足以令人感到"大"了很多。如本次申报的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去掉"华侨"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去掉了"科技职业"变为"西安汽车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变成"江西信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中原科技学院",等等。
随着高校申请更名的持续披露,引来质疑声不断。在此之前,不少省份都规定了高校新建、升格、转设、更名的标准,目的是从严控制"学院"更名为"大学"。应该说,如果"学院"达到规定的标准更名为"大学"也无可厚非。毕竟,我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如果更名升成功,就意味着在招生、项目申请乃至行政级别上都有好处,这就是"学院"更名"大学"的最根本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改名,有贪大求全的心理,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一直存在。而如果大学想做大做强,绝不仅是改个"高大上"的名字,就可以把草鸡变成凤凰,而是要在学校的内涵上,即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事实上,近年来,高校更名已逐渐演变成一股"恶风"。一些带有"学院"字样的大学,由于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办学的需要,经过批准升格为"大学"。可还有一部分并没有达标的学院,也莫名其妙地更名为"大学",这就使有"大学"名头的高校一时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容易产生误导。
当然,对于一些达到规定标准的学院,改名当属水到渠成。但从全国范围看,高校更名确实已经到了泛滥程度。近些年,某些高校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与其他高校展开了"口水战",引发争议的高校更名事件不断,如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川医",导致了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函抗议事件。而叫"学院"也好,称"大学"也罢,只要能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哪怕叫"学院"甚至"专科学校"谁都不会过分在意--"学院"未必就是低水平的代名词。
麻省理工学院不就叫"学院"吗?可是该"学院"有多少"大学"能赶上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只叫"学校",听起来好像我国的中专学校。可就是这所既不叫"学院"也不叫"大学"的"学校",却是有着200多年历史,为法国培养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众多科学家、著名学者的真正"大学"。然而,该校就是坚持不改名,因为它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对自身大学精神的捍卫。
可见,学院更名大学未必是好事,一些高校更名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果真有实力,对自己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就不必过分在意。叫"学院"水平未必低,叫"大学"水平未必就高,还是要看自身的实力。对高校改名目前是"严控","严控"就要真"严",绝不给浑水摸鱼者任何机会。由此,"学院"更名"大学",草鸡变不成凤凰。只要踏实做事,不搞花架子,按高校的规律办事,大学叫什么名,真的无关紧要。
责编:文丽红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