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刚高中毕业的李杰(化名),本打算靠自己的努力,在江西省南昌市找一份靠谱工作,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他说:"工作没有找到,反而背了两万多元的"师徒贷"。(1月22日 《中国青年报》)
据了解,多名刚毕业的年轻人被南昌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吸引前去面试,接着被工作人员"开导"参加了需要收费的岗前培训并签署了借款协议。如今,"用人单位"变成"培训机构","职员"变"学员",所谓的"银行贷款"变成"师徒贷",他们想要退出培训、终止贷款协议却一波三折。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不良校园贷款进行了严厉的整治。2016年8月,银监会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来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教育部明确表示"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同年12月,互委会下发"通知",要求网贷平台不得为在校学生、无还款来源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贷撮合业务。
在经历了整治高压之后,仍有网贷平台"钻空子",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想方设法地逃避监管。新闻报道中的"师徒贷"便是校园贷"换汤不换药"的异变。除此之外,还有些平台给校园现金贷披上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马甲",试图以"创业贷"、"培训贷"、"消费金融"等名目让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套路"。
有需求的地方一定就有市场,各网贷平台始终不愿放弃校园市场的主要原因还是"有利可图"。一则是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大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念和创业需求导致其借贷需求强劲。再则是借贷利息高。根据多家校园贷资料显示,其年化利率超过银监会规定的合法利率最高限额36%,高额利息驱动了一些网贷平台"冒险获利"。
大学生群体不仅现在有资金需求,未来也可能成为中国金融服务的主力群体。对待"校园贷",不应该一禁了之,也不能止步于严令叫停。笔者认为,瓦解不怀好意的"套路贷"需要从多方发力。
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自律",不仅要进行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还要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自我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监管增强网贷平台的"他律",建立健全"监督"、"惩处"、"预警"机制,对于"违规"的机构平台一经发现则严厉处罚,并纳入制度"黑名单";另一方面,要通过金融"正规军"来服务大学生的借贷需求,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因势利导地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金融服务,让传统银行重回校园市场,进而"挤占"不良校园贷的生存空间。
在防范不良校园贷风险的过程中,唯有在源头上对学生借贷合理需求进行"疏导",在过程监管中对制度的漏洞和借贷投机行为进行"围堵",采取"疏堵结合"的模式,消除变异"校园贷"才有可能,规范的校园金融市场的形成才指日可待。
责编:文丽红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