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超历史高温"、"史无前例洪水"……不管是中国的南方、北方,还是地球的东方、西方,乃至遥远的北极,这些极端天气的形容词开始频繁出现。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气候到底怎么了?
2010年8月4日夜间到5日凌晨,J省中部和南部大到暴雨,鸭绿江、图们江流域降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J省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提高到黄色预警。"暴雨强度高、历时长、落点重复","洪水迅猛、量级超高","城镇内涝与外洪并发"--该省省长用三个"史无前例",来形容这场自7月下旬以来J省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正在与历史罕见洪水搏斗的不仅仅是J省。8月4日,L省政府办公厅已下发紧急通知,"全省动员"迎战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强降雨。在同一天,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华北、山东、东北等地大到暴雨,中国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北方深陷洪水灾害的同时,中国南方却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月4日,三湘大地迎来今夏最炎热的天气,最高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中央气象台监测资料显示,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和新疆等地仍维持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值得注意的是,极端的洪水和百年不遇的高温不仅仅出现在中国。
8月2日,莫斯科气温36.8摄氏度,超过了1936年8月2日创下的36.7摄氏度的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持续的高温,让莫斯科面临130年来气象观测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葡萄牙中部气温一度高达43摄氏度,连首都里斯本也一度达到40摄氏度,几乎赶上了向来炎热的"中东天气"。与此同时,日本气象厅则宣布,日本日气温35℃以上的"猛暑日"在逐年增加,从1999年到2008年有400天,是30年前的4倍。今夏,日本各地持续约半个月的高温天气已造成上万人中暑,200多人因此死亡,打破多年记录。
在向来少雨的巴基斯坦,连日暴雨及洪水造成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引发各种事故,已造成1400人死亡。而在南美洲的秘鲁却出现多年来罕见的零下22℃低温。在人们印象里很少与"严寒"挂钩的南半球国家,却纷纷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极端寒冷天气。
极端天气为何越来越频繁?专家们有的说是大气环流异常所致,有的说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祸首,还有学者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在捣乱,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但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天灾"中,有很多"人祸"的因素。
2."全球范围的历史观测数据表明:至少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某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认为,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大量消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发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大气中能量场分布变化,降水时空分布发生紊乱,进而出现旱、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现象,导致飓风、台风频发。
针对极端天气"常态化",学界也有其他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极端天气频发属于气候正常自然变率,有人认为是工业化人为因素等。不过,各国学界比较认可的还是全球变暖。事实上,地球吸收和释放的能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尤其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制造出大量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平均温度发生变化。大自然的平衡一旦被打乱,就会较频繁地出现气候"扰动"和"极端事件"。
乱了套的极端天气,让人们措手不及,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分析认为,2010年地球或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可能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推测未来的全球气候会更加极端化,甚至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分析高温天气的成因,首先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事件响应突出。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1909年至2008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的特点,部分地区甚至年年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极为罕见地在2003年、2006年和2007年接连出现高强度的高温热浪;美国在过去近10年内出现的创纪录的高温日数,是创纪录的低温日数的2倍以上。
对此,某大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副所长说:"与其担心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会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不如尽早采取卓有成效的减排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唯一的地球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常态化"趋势,亟须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专家表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还有可能继续增加。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2009年到2015年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将成为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挑战,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历史长河中,极端天气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祸,不是天灾,是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即森林被砍伐、荆棘榛莽被铲除、荒漠原野被开垦,造成植被覆盖率迅速减少,大地裸露日益严重,水土日益流失和日益沙漠化,于是旱则赤地千里,黄沙滚滚;潦则洪水横流,浊浪滔天。这才是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
水利部副部长L认为,极端天气无疑给未来的城市建设敲响了警钟: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单纯追求GDP是不行的,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其出路就在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责编:junzhuan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