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背景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当听到李希代表介绍辽宁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工作时,总书记问:辽宁现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李希答:还有50万。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记者会上表示,有两种情况,都是不正确的,需要纠正。一种是层层加码。省里说是2019年,市里说2018年,县里说2017年,诸如此类的。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层层加码的,必然后面会出现"数字脱贫",对于这种现象是要纠正的,必须是真正的脱贫,实事求是。
标准表述[综合分析]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最终目的是为了脱贫,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生活。假脱贫、数字脱贫容易受到关注,因为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欺上瞒下、编造蒙混等行为,不仅反映了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作风和态度问题,同时直接损害了贫困户的实际利益,极易激起群众强烈的反感。相比之下,"戴着帽子不愿意摘"却就意味着政策倾斜,意味着大量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用上级下拨的扶贫款"堵住"贫困户的嘴,即便中间有部分截留或挪用,但对贫困户来说总有点实惠,"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易引发外界关注。
"戴着帽子不愿意摘",看似危害小,实则不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经济学里"逆向选择":即使在外界帮助下有可能脱贫或达到脱贫标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也会千方百计"返贫",以致各方的扶贫投入如同掉入了无底洞,特别是涉及扶贫资金分配,倘若没有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就不能帮助真正需要的地方解决问题。
概括起来,"假脱贫"和"不愿意脱贫",其实是扶贫过程中地方干部责任意识的"一体两面",如果说前者可能是因为做了没做好或者做了没做成的话,那么后者则干脆是"等着天上掉馅儿饼",不想做、不愿意做。无论哪种情形,归根到底就是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投机取巧,没有秉持谋发展、做实事的态度,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造血"功能。
而争相"哭穷"只为了戴上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县建起了豪华办公楼……凡此种种,暴露了以往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漏洞。过去,认定贫困县主要靠三个指标,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但统计学告诉我们,凡是过分强调"平均",就有可能遮蔽真正的问题。此外,如果扶贫资金使用范围过于笼统,就有可能在资金安排的优先顺序上出现偏差,钱一定不能全都花在刀刃上,既可以"懒政"又能"名正言顺"向上面要钱,形成恶性循环。
参考对策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对那些脱了贫又装贫的地方,这种制度设计是必要的。毕竟各方的扶贫资金是有限的,既然脱贫,就没理由再向上级伸手。不能忽视的是那些享受惯了政策福利,把贫困变成了资本,刻意降低发展速度,让退出机制失灵的现象。这就需要把精准扶贫进一步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政策扶植的时候配套约束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加精准,挤压出地方政府可能借机留占的"油水",同时对贫困县新建楼堂馆所、财政资金扶贫投入、县城建设等方面作限制性规定和具体要求,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
第二,要将扶贫纳入到一个地方的整体发展规划,以此来突出地方领导干部谋发展的责任。进一步言之,在科学、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精细化的脱贫及责任方案:一个地区、一个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供利用的资源禀赋是什么,能够带动发展的项目和机遇有哪些,具体落实上由谁来抓、怎么抓,到期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又会有哪些相应的奖励和问责,以此激发起干部真正做事的动力。
责编:文晖
上一篇:申论热点: 择业多元化与新兴职业
下一篇:申论热点:增强公民法治观念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