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1975年的全面整顿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其酝酿阶段。此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为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开始,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他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有丝毫动摇。这就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二)提出形成阶段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并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基本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人思考,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理论观点。
1984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议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了理论基础。
1986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1987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大,十三大政治报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地概括和全面地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三)发展完善阶段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经过提炼和概括而形成体系的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以后,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明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责编:文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