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两头蒜、一个西红柿、几个小芒果……别看就买了这么点东西,超市导购依然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需要塑料袋吗?9年过去了,"限塑令"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满。(6月12日《人民日报》)
九年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曾广受好评,然而,如今"限塑令"已过"七年之痒",塑料袋的使用却依旧"我行我塑",甚至让各大超市因这"一纸禁令"大赚一笔。许多人推崇将"限塑"转为"禁塑",但在笔者看来,"我行我塑"要真正破解,需要从源头开始。
事实上,许多地区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其目的还在于实现环保的最终目标。但是目前,塑料制品已经大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大部分使用者而言,并没有从个人意识上把塑料购物袋与污染画上等号。而即使在塑料购物袋被证明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下,当人们没有比之更加方便、有效的替代品时,人们对于塑料袋的"热情"只会有增无减。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行我塑"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限塑令"的"两制"。我们在很多超市都能见到因"限塑令"收费的塑料购物袋,但在市场经济最末端的集市上,商贩用的塑料袋却往往比超市中的塑料袋存在更大的污染性,然而并没有任何机构对此进行管制,塑料袋在市场上的流通也就更加顺理成章,这无疑加重了"我行我塑"的现象,从而让"限塑令"更加无法"落地"。
笔者以为,要破解"我行我塑"的难题,最主要的破解点不在于"禁",毕竟"禁"的落脚点仅仅是在市场的某一端点,而"限塑"要做到以点带面,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更加庞大。在笔者看来,要真正"限塑",从源头上限制生产才是应放在首位的。一方面,通过从生产源头开始限制,让塑料制品"供大于求",加重塑料袋等类似产品的成本,通过政府干预限制生产,才能让塑料袋等商品不再成为居民的购物首选;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倒逼塑料生产商积极研发,为塑料袋等制品找到符合环保前提的替代品,以"疏"代"堵",从源头上解决塑料袋的替代问题,"限塑令"才不是一纸空文。
我们期望看到政府能够严格塑料袋生产企业环保标准并将环保产品而不是污染源产品投放市场,将监管、生产和环保产品的推广真正栓在一条线上,从源头上解决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供应问题,真正破解"我行我塑"。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云舒
责编:文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