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③观察的类型
a.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使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b.按观察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c.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它的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研究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每当其一种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及时进行观察记录。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d.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④观察研究法的步骤
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对所要求观察的条件有最一般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资料收集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观察研究的记录
①描述记录:描述记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描述法、连续记录法。
②取样记录:取样记录于20世纪20年代后兴起,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它包括时间取样(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发生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事件取样(以事件、活动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分类取样)
③行为核对表: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下面划勾。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资料。
(3)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观察的目的性: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目的认真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意外的偶然现象。
②观察的客观性:要坚持观察的全面、系统、客观,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就要做到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把握客观对象的各种因素、各种关系和各种规定,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
③观察的自觉性:观察的自觉性,不仅表现在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观察结果的科学解释,表现为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形成的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责编:文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