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在19世纪末的中国非常流行的词––维新。从字面意思理解呢,“维”就是变化的意思“新”相对于旧整体来看就是要施行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思想或者说制度。当然啦,“维新”并不是在19世纪才有的。
中国历史关于“维新”一词最早的记载是出自《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毛传:“乃新在文王也。”陈奂传疏:“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言周至文王而始新之。”自此之后就特指改变旧法,推行新政。日本天保元年(也就是1830年),日本的一个叫做藤田东湖的大臣决定在他的领地进行改革,开始广泛运用“维新”一词。所以我们今天其实看到的维新是来自日本人。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维新也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维新。因为两个国家面临同样的困境,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我们的主题不是比较两次变法成败的原因。而是要讨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那提到维新派,首先我们要明确他们的阶级属性。这里就得提到维新派的起源。中国最早的维新派是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他们普遍是过投资近现代工矿企业发家致富。那这里就可以知道维新派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在发展近代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封建思想和制度的阻挠和困扰。所以他们强烈的要求能够在中国施行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措施。郑观应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在其所著的《盛世危言》一书中,提到了在经济上要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要在经济领域同外国人进行“商战”在政治上要实行君主立宪。相比于70年代处于主导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这种口号无疑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特色、
但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很弱小的。直到甲午中日战争。
发生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彻底宣告了单纯的学习技术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这时候,经过20多年的洋务运动,中国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最后在封建守旧势力的强力镇压下失败了,但他们志在复兴中国的梦想仍然是值得赞扬的。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70年代,最早一批投资近代工业的商人其实就是开明的封建地主和一部分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获得功绩的军官。而且由于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受封建礼法的约束,这些人本身非常抗拒革命的想法,他们更希望清廷的统治阶级能够自行进行现代化改革。
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似乎他们沉寂了。只有一个康老头仍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为皇帝摇旗呐喊,但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大家可以看到在辛亥革命成功后,获得独立的省份的大权基本被维新派的新名称––立宪派所掌握。而且从此之后,立宪派在民国年间的中国政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
但是,一个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势力,任你有多么大的能量,仍然无法避免被历史所淘汰。维新派也好,立宪派也好,本身自带的封建属性,在人类社会走向民主、共和的大环境下,如同螳臂挡车般的被碾碎。从此,中国历史中再无封建势力的代言人,有的只是人们思想中残存的封建思想。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本身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封建思想也会被逐步的清除。
责编:郝悦浩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