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实甫
第四本第三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哩!
[叨叨令]见安排著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注释】
①节选自《西厢记》。②夫人、长老上,云:夫人,指崔莺莺的母亲。长老,寺院主持僧的通称,这里指普救寺的法本和尚。上,上场。云,这里是夫人在说话。③十里长亭: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都是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的地方。④旦、末、红:旦:这里指扮演莺莺的女主角。末:这里指扮演张珙的男主角。红:莺莺的丫环红娘。⑤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黄花,指菊花。⑥谁染霜林醉:形容经霜的叶子像喝醉了酒一样红。⑦疾:迅速。⑧柳丝长玉骢(cōng)难系: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玉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也作马的美称。⑨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意思是不让时光过去。倩,使。晖,日光。⑩马儿迍(tún)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意思是: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迍迍,行动迟缓的样子。⑾却告了相思回避:刚刚结束了相思。却,通“恰”。⑿破题:旧时试帖诗及八股文的起首两句。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⒀“松了金钏”与下面的“减了玉肌”:形容人消瘦。
【文学常识】
①王实甫,名德信,大都(现在北京)人,生卒年不详。著名杂剧作家。其《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可以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爱情经典,语言十分优美。
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剧情梗概是:书生张珙(gǒng)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夫人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
【阅读训练】
1.第二首曲子[滚绣球]是如何进一步表达主人公离别时复杂的心情的?
2.第三首曲子[叨叨令]在回答红娘“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之后,主要表现崔莺莺的①______;②______。
3.第三首曲子多用叠字句,其作用是什么?
4.《西厢记》与唐代________的《________》,金代________的《________》三部作品叙述同一的
故事,但以《西厢记》的成就最为突出。
5.说说第一首曲子[端正好]是如何情景交融的?
【参考答案】
1.分三层:①希望柳丝能系住张生的马,疏林能挂住西沉的夕阳;②让张生的马能走得慢一点,自己乘坐的车子能跟得紧一点;③望见分手的长亭时,人顿时消瘦下来。
2.①设想今后孤单凄苦的生活情景。②叮咛张生勤通书信。
3.有助于表现女主人公浓烈的感情和呜咽的声气。
4.元稹《莺莺传》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第一句:写暮秋之景时寓情于景。用凄紧的西风、委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等寥廓萧瑟的景色,表达崔莺莺此时的离愁别恨。第二句写“霜林”。经霜打过后枫林都变红了,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但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设问句:是谁染红了它们?让人思考一下,然后再回答——那是莺莺的“离人泪”!以此表现了女主人公在赴长亭送别时不能自持的情态。这首曲子既写暮秋之景,又写离人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