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因而较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名警务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意味着潜在的灾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警察心理缺陷的原因不外乎期望心理失衡、矛盾心理失调和逆反心理失控,面对如此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警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指导、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要求上加以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警察,心理不再是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生活中充满矛盾和压力,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精神心理的危机,如极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孤独都有可能使人陷入窘境、困境和绝境。而个人生活的失意,会形成各种各样潜在的威胁社会安定的危机,作为职司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们,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压力与危机,一旦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心理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引发悲剧的发生。
2002年1月7中午,陕西韩城矿物局公安处治案科科长向卫国,持枪在公安处办公大楼和家属楼将公安处处长李辉、公安处刑侦科科长韩念成及韩8岁的女儿枪杀后潜逃。8日早8点20分,向卫国面对公安武警设下的天罗地网,他绝望地自杀了。据称,向卫国由于职务方面的原因与处长和刑侦科长存在个人恩怨,故酿成这场惨剧,惊天大案发生后,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无情的事实:向卫国可能有严重的精神疾患!1999年初春,某市的两名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已是华灯初上,他俩步入一家小饭馆,要了几样小菜下酒。他们谈起了工作,谈起了因突发事件失约而惹恼了女友,谈起了郁积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时,两人越说越觉得心灰意冷,于是相互约定同时开枪打死对方。"砰!"一声枪响过后,一名民警应声倒下,另一名民警在枪响的同时突然惊醒。看见倒在血泊中的战友,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于是赶紧拨通了急救电话。可在把战友送往医院的途中,他也开枪自杀。两名民警中一位的女友--一位不满20岁的青春少女得知这一变故后,从7层楼上跳下,造成终身残疾。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林事件"也是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未能及时缓解而导致的一场悲剧。民警赵林在调解一起群众纠纷时,遭到其中一方家人及亲戚朋友的野蛮纠缠、无理谩骂和围攻殴打时,未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酿成开枪打死10人的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还有陕西某派出所教导员的自杀事件。面对这一幕幕幕悲剧的发生,我们在扼腕叹息与痛惜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二、对现如今警察心理特点的分析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是,警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巨大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警察。我们知道,自杀往往与压力过大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压力就是一个能量的积累过程,到了一定的强度必须进行释放。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过高的压力已经成为危及警察生命安全的杀手。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使警察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就会演变为抑郁,如果无法驱除抑郁,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警察的心理压力郁积到一定程度而酿成悲剧,已经不是孤立的个案。正如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心理活动来支配和管理的一样。巨大的压力固然有我们体制和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也与警察的心理素质分不开。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运动员,影响他们出成绩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即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前两项达到以后,主要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否成为冠军就看他的心理素质如何。同理,我们的警察能否胜任除了体能和基本的技能以外,关键还要看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再好的技能也会发挥失常。
面对当前警察心理压力太的局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期望心理。期望心理是希望通过实现特定的目标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心理。这种心理具有双重属性。从积极意义上说,期望心理是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动力,没有期望就谈不上进取;从消极意义上讲,违背客观实际的期望心理又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一旦期望的目标不能得到实现,人们就会由期望变成失望。由于人都是有追求的,所以期望心理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而一旦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个别警察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因此,我们一再看到,只要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警察还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张晓容①说,相较于其他行业,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
(二)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指对于事物的取舍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在现实中,矛盾心理之所以能成为干警中较普遍的社会心理,是因为在这一期间,旧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而新的体制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警察们要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的矛盾,工作与休息的冲突,压力大,繁忙而无人理解,"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名警察。"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警察学会公安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许新源如是说。许新源教授说,警察最易受损的几种权利是: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普遍。另一方面,虽然警察工作量很大,但实际的收入却和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甚至还要低一些。按照经济学的"高付出、高回报"的规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让警察保持良好心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按照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人们总是通过横向比较来判断是否公平。因此,如果不能随工作量的提升而提高实际收入,则心态失衡的压力会始终存在。在这过程中,成就与问题相伴,正效应和负效应相随。再加上主观的某些原因,使不少干警的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状态。
(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以对社会正常运行状态发生怀疑为基础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之所以产生,从客观原因上讲,同社会风气不正常、利益分配不合理有关。从主观上讲,同人的偏激情绪有关。主要表现:一是好奇。二是埋怨。怨天忧人,牢骚满腹。三是反感,对许多事情不热心,不参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亨延顿在其研究现代化的专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2中有一句名言:"现代性产生稳定,但现代化都会引起不稳定"。这同样适用于社会心理。现代化的目标必然趋向于稳定,而通过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会引起某些不稳定。除了恋爱、婚姻、消费等常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困扰,以及工作调动、内部关系等工作压力外,警察因工作需要大量接触社会"异类"和阴暗面,长此以往必将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警察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这种种的不如意,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便形成了中国警察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着警察的工作与社会的稳定。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