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2007年8月3日,河南省宜阳县一名公安局长,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这位公安局长叫白山,在当地百姓中口碑良好。据悉,白山自杀与工作压力过大,精神抑郁有着直接关系。长期处于高危险、高强度、高压力"三高"状态下的警察,因为缺乏心理压力释放和心理理疗的场所,而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一旦遭遇人生的一个节点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
白山自杀事件,为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敲起警钟。
2002年,宜阳县公安局长高保中从岗位上调走,白山走马上任。到任后的他以身作则,亲临第一线,与下属同甘共苦,在30天内就破获了6起杀人案,并因此赢得了好评。白山任内,宜阳县公安局多次获得了省部级荣誉,其中3人被公安部评为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警察,1人荣获二级英雄模范称号,25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任满5年,今年7月份,白山接到了调令。
百万警察面临同样压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振声,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进行研究,曾撰写了《警察心理学》一书,据他研究发现:"在全国180万民警中,有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轻则一些警察对从事警务工作产生悲观想法,重则导致警员心理产生障碍。"
2006年,华夏心理网对北京某公安分局民警做了一次详细的心理调查,调查显示,该区警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1%,其中轻度心理障碍的占32%左右,中度心理障碍的占16%左右,严重心理障碍的占2%多。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心理学教授李迎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山自杀的不幸悲剧,其实也折射出了警察界普遍存在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警察心理健康问题。
李迎春分析,生活在客观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心理问题,但是警察的心理问题为什么比其他职业多?因为,警察在和平年代是一项最危险的职业,警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来自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投诉的职业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这样心理问题的积累形成的派生的心理问题。
尽管这些年我国的警力得到了长足的增长,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却只有180万警察,这样的配置仅仅是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警力还是相对不足的。
而有关的调查也显示,我国的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虽然一再改善但仍然待遇偏低。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由于工作强度增大出现了身体疲惫、躯体不适感,由于长时间投入工作,也影响了家庭夫妻关系、子女教育、老人的照顾、邻里关系等;而执勤过程中遇到的抢劫、杀人等暴力事件,执勤中开枪射击犯罪嫌疑人,执法过程中受伤等也都不可避免地使警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社会对民警的高要求也给民警心理增加了压力。"心理专家曹纷圆举例说:"有困难找警察,这个要求太高了,公众应当更体谅和宽容警察这个群体,警察不能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南京市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周正猷教授也曾指出,警察的职业特征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警察拥有在常人看来"令人生畏"的权力,但这同时意味着警察必定比常人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心理冲突。
多数警察对自身心理问题熟视无睹
有关调查显示:遇到烦恼需要调节时,61%的民警目前只能靠自己开导自己,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则闷在心里。
在公众面前扮演硬汉形象的警察,即便有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时,"很少想到进行心理排解和治疗。"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各级公安机关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每位民警的重要性,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000年5月,心理素质测试被国家人事部写进《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统一招考》的意见之中。同年9月28日,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和第一条相关的心理热线。
2002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启动首都刑警心理健康工程,全方位地关注一线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2004年,公安部在公安信息网上开通了"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为民警提供隐蔽、自由的空间,也为专家及时有效地缓解民警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咨询辅导平台……
然而,心理咨询热线却经常遭遇"沉默"的尴尬。很多警察虽然打了电话,却难以启齿。在心理学家百般疏导下,最后还是选择挂上电话。"我认为要打心理热线来调节的人不适合干警察这一行。"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察这样说。他所在地区5年前就开设了相关心理服务内容,但即使在"非常郁闷"的时候,他跟身边的同事也只是互相聊聊天来调节心情。
"这也是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李迎春说,虽然他早就在《辽宁警刊》上公布了警察心理咨询热线,但是至今接到的屈指可数的咨询电话都是与家庭婚姻关系的处理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关,尚无一人就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过咨询。
李迎春指出,警察对心理问题自身往往存在偏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己无关论,认为心理问题是一个手电筒,只是用来照亮别人的;二是无害大局论,认为心理问题可以自愈;三是职业特点论,认为做警察就必然出现心理问题。
而"正是这些偏见,使得警察的心理压力愈积愈多,从而出现了'量变不注意,质变止不住'的局面,甚至导致自杀的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家夏学銮教授认为,警察对心理问题的漠视,家庭和单位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他指出,相对而言,警察的情绪不对、行为异常等,家庭和单位是最先能观察到的,后者有义务对前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挽救。"接连发生的警察自杀事件表明,在我国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专家呼吁:警察的心理压力状况直接影响到警察素质的高低和警察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应该从根本上减轻警察的压力,同时建立危机干预机制,让警察充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的产生以及危害,鼓励警察接受心理咨询或理疗,从而保证警察队伍的健康。
警察心理健康 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接连发生的警察因不堪压力而自杀的悲剧事件,令人惋惜。事实上,警察自杀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个世界性话题。
警察自杀问题在世界
"警察自杀是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包括张振声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在不同的场合曾发出过类似感慨。
根据比利时官方统计的数字显示:在比利时,从事警察行业的自杀人数是其他行业自杀人数的两倍,平均每三个星期比利时就发生一起警察自杀事件。
李迎春教授引用美国有关部门公布但未经核实的材料加以印证:1993年和1994年两年,美国共有700余名警察自寻短见,是履行公务时牺牲人数的4.2倍。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警察被谋害的比率远远赶不上急剧上升的自杀率。纽约一位20岁的警察在制止了一个市民的自杀后才两个小时,自己却寻了短见。
2005年9月5日,中国新闻网转载美联社的报道称,"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的美国新奥尔良市警察面临沉重压力。两名警察自杀身亡,自杀警察是"优秀的警官","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手枪开枪自杀的。"与此同时,数十人交出了自己的警徽提出辞职。
警察自杀成功率高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警察自杀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这是世界各国警方绞尽脑汁,但仍然一筹莫展的问题。
对于警察自杀的成功率,国际心理学专家鲁德德克认为有二:一是警察职业是男性占绝对优势的职业,而男性自杀的成功率极高;二是警察配备有致命武器,一旦发生自杀行为就无法抢救。
警察悲剧原因
"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文化与警察职业特点,造就了警察的悲剧。"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指出,作为警察群体的心理特征,除了具有崇高、奉献、牺牲、忠诚、勇敢等正面的因素外,还有负面因素,譬如,猜疑等。猜疑是警察的一种职业病。一个烟盒掉在地上,普通人可能会熟视无睹,而警察就会琢磨"这会不会留下作案线索呢?"
此外,警察的职业特点,令警察在所有的应急性职业中,成为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的一种职业。
该专家打了个比方:一名高中生,在没有穿上警服之前,在大街上看到飞车抢劫,他可以不管,事后最多受良心的谴责和社会道德的拷问;一旦穿上警服而不管,就是玩忽职守,就是不作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遇到犯罪时警察没有任何退路。
■抑郁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会于1987年对人在抑郁状态下的心理表现进行了归纳,认为出现下列症状者就是处于抑郁状态:
悲伤、无望和空虚感持续出现。
对于通常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参加。
增加或减少食欲,导致自己体重的增加或减少。
睡眠习惯发生改变:或者失眠或者出现嗜睡现象。
身体运动发生变化:或者异常兴奋或者运动和语言出现生理上的迟缓。
疲劳感、厌倦感增加,缺少精力。
自己缺少存在价值或者有相当强烈的自罪感。
思维、集中注意力或者决策出现困难。
出现自杀念头,思想紧张,等等。
■抑郁症与警察心理应激
像感冒一样,抑郁症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场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境抑郁、悲观失望、兴趣丧失、精力减退和行动迟缓,尤以心境抑郁为最核心的症状。抑郁症最严重的可能会自杀。
警察的抑郁是因警察心理应激所引起,是警察面对应激源所产生的情绪反应的一种。
■警察心理应激
警察心理应激具有长期性。"可以说,从进入公安机关第一天起到退休的最后一天止,警察都面临着心理应激问题。"
警察心理应激,是指警察在预料之外经历的对身心有害的事物或人的打击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综合反应。
导致警察心理应激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应激源的存在,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即工作应激源、生活应激源、个体应激源和社会应激源。其中工作应激源是警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
■警察的抑郁
警察抑郁的产生是应激源与警察自身的素质相互结合的结果,当应激源的影响十分强烈,而警察自身的心理品质又存在某些缺陷时,抑郁的程度就比较大;反之,抑郁的程度就比较小。
抑郁不管是强烈的还是非强烈的,对警察的影响都是有害的。它首先破坏了有机体的整个情绪活动,迫使情绪向不良方向发展。其次是使整个心理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包括有机体的思维活动、外部行为表现等都具有抑郁的表现。
责编:junxiao
上一篇:招警心理素质测评样题(一)
下一篇: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