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启示]
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依赖于人们的认知和认同。如果缺乏健康的历史观、经济观和文化观,即使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严密的监管和执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难以让人乐观。
如果历史虚无主义弥漫在人们心间,历史文化的价值就很难获得承认和尊重,对于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资源的随意、轻率和肆意妄为,就有可能成为普遍的态度和行为。
如今,在不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破坏文化的事件中屡见不鲜。厘清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边界,确认它们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时代课题。
[辩证看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文物保护与利用是对立统一的,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既不能过度开发使文物难以存续,也不能过度保护使其丧失活力;唯有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现文物可持续传承。
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保护文物是为了提高文化资源的再生能力,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物往往具有特定的基本属性和传承规律,只有完整保护其特有属性,才能保持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只有具有特色的文物,才能吸引游客,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总之,保护文物,首先要保护其真实性,不能随意破坏更改,更不能造假。其次要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开发利用是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对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质是挖掘文化遗产的商品属性,使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价值,推动文物的保护传承。
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实际上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增强文物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力,既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又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文物开发利用必须合理适度,前提是文物要得到有效保护。为此,应积极探索形成良性循环的保护利用模式。
[参考对策]
历史文化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融合。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是现代生活的主要承载地,每一座城市又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
只有在保护中建设、在传承中发展,才能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守护好城市的生命。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突出历史风韵在现代城市的创造性呈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既不能一味强调开发,也不能简单强调保留,而要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下一番“绣花”功夫,进行精细化“微改造”。
既要精心营造富有创意、精致便利的现代空间环境,又要尽可能保留市民美好的历史文化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更好传承文化、延续历史,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历史文化有市场推广才有传承活力,文化产业有历史文化底蕴才有广阔市场。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应把握文化产业关联性广、渗透性强、黏合度大的特点,深挖“历史文化+”的各种可能性,创造性地开发既融合历史文化又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家居、饮食、娱乐、教育的新业态。
例如,故宫文创取得的成功受到人们欢迎。要将类似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领域,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广泛、深度融合。促进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应扎根历史文化沃土,从现代生活需求出发,发掘二者相融的契合点,在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品牌营销、配套服务等方面做精做强,让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产业要素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市场的美誉度。
历史文化与高新技术发展相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3D打印等技术能够让历史图景、器物得以生动再现,创造出新的文化业态。又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历史文化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关联性搜索,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利用。
再如,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能够增强历史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时尚性,让历史典故、民俗礼仪、传统道德规范等更为人们喜闻乐见。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善于发挥高新技术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激活历史文化来丰富现代人的生活。
责编:杨丽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