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社会学意义上的健康是指个体和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协调性,表现为和谐的理想状态。这种和谐于个体表现为身心健康,于社会表现为社会心理健康。二者如健康社会之两翼,不可偏废。社会心理健康影响着个体身心健康,而个体在维护好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积极追求进步,使身心、事业、家庭良性循环发展,则能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过去,我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聚焦于个体身体健康方面,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不大重视,更不要说关注社会心理健康。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心理健康尤其是社会心理健康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不仅包括个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身心健康需要,还包括社会心理健康需要。
就个体身心健康而言,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就社会心理健康而言,在工业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人面对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化,心理准备明显不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从社会层面看,急功近利、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不同程度存在,给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个人幸福带来负面影响。要保持个体身心健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健康。可见,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在继续抓好个体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抓好社会心理健康。
抓好个体身心健康。一是牢牢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二是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四是坚持体医结合,推动全民体育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健身和休闲产业发展。
抓好社会心理健康。首先,将社会心理健康纳入国家治理中,在制定重大政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各类社会群体的心理诉求和实际需要,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心理学技术干预,营造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其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心理服务机构,鼓励创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增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再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培育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
责编:杨丽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