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们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心脏的构造以及人体血液流动的循环模式和流动的动力。
本节内容紧接着上两节的课程内容设计的,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管道是血管,那么输送的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进而就能大概知道它位于身体的位置,那它是什么构造呢?其实他们并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的观察,让学生对心脏的构成有个直观的认识;继而启发学生心脏是如何推动血液流动的,可以通过插图或模型来详细查看,来了解人体整个血液循环的模式。
(过渡: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 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人的身体构造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清楚,本节的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比较复杂,过程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的设置问题,来启发和释疑,另外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清晰地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深刻的记忆,这样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过渡: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阐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原理;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能区分动、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以及课件来认识心脏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特点;通过视频、课件等学习,对血液循环途径获得直观的感知;通过磁性教具的运用,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区分动、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落实到锻炼身体、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的行动上来,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现状,本堂课中主要采用模型建构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详细阐述我的说课重点-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首先提出问题:人们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还活着,[设疑]。接着创设情景:分别感受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之后心跳的频率;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自己对心脏已有的认知及想要继续探究的内容。
因为心脏的结构认知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心脏结构的兴趣,并引起学生对心脏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心脏的外形,识记结构。【板书】
通过观察心脏样本的外形,辨别前后,真实感知心脏壁的厚薄。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模仿学习解剖心脏,观察并记忆心脏的各部分构造。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经过以上的步骤,学生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并通过互相讨论了解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原则,从而突破本节的重点;整个过程沿着观察模型-解剖心脏-提出问题-互相讨论的路线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亲自接触心脏和解剖心脏,增加了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加深了对心脏结构的认识。
在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再来学习第二部分:心脏的功能。
第二部分:探究心脏的功能。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心脏的功能,学生归纳:心脏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就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
接下来通过电动模型来演示心脏收缩舒张时心房心室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是如何边工作边休息的,同时进行学法指导:以一种活动替代另一种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此外结合教材第62页图4-39,理解心脏的工作休息模式,并让学生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入认识心脏的功能,也为第三部分的讲授提供支持: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第三部分:血液循环的途径。【板书】
通过播放血液循环途径的短片,让学生对循环有个整体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再通过自制的磁性教具分别摆出血液循环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再结合前面学过的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另外教师提出动、静脉血的概念,提示学生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不同,并通过课件或视频来展现二者颜色的不同,然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来标出在血液循环中两者的不同途径,进而完善血液循环图,加深学生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让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有了很好的认识,明白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从而同时解决了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通过互相问答和做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另外进行课外拓展:健康的心脏对生命有重要的意义;血液循环的异常对疾病的影响。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课后制作一幅血液循环示意图,下节课进行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责编:薛蕾
上一篇:说课稿《摩擦力》说课稿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