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教师招聘网教师网整理了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关于特岗教师地理学科知识请查看 笔试指导-专业知识栏目。
一、关于自然灾害
概念: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洪涝
1.概念: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溢流的现象。
2.时空分布: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秋季; 降水特征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有时南北支流同时来水; 水系特征
③流量大,汛期长; 水文特征
④中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地形特征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防治措施有:
①上游兴修水库;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中游退田还湖;裁弯取直。③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增加入海通道;建设分洪、蓄洪区;④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3.涝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冲毁房屋、道路、桥梁;
②淹没农田、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③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紊乱。
4.关于 城市内涝
主要原因分析:①气候异常,降水偏多;②城市热岛、雨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气候;③城市硬化面积大,绿地面积减少;④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
对策:①完善城市排涝系统;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③增加城市水体面积。
干旱灾害
1.伏旱
发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时间:7月中下旬-8月
成因:①受反气旋控制,盛行气流,降水少;②天气炎热,蒸发。
缓解措施:①兴修农田水利设施;②营造防护林,涵养水源。
2.春旱
发生地区:华北发生时间:4-5月
自然成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天气,蒸发旺盛;②春季降水少。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②水污染、浪费严重;③利用效率低。
3.防御措施主要有:
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培育耐旱的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小结: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旱涝灾害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台风
1.影响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发;
2.发生时间:每年夏秋季节
3.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建设沿海防护林;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寒潮
1.概念: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天气特点:剧烈的降温,同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24小时内降温达10℃,最低气温低于5℃。
3.危害: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4.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培育耐寒作物;建设大棚;地膜覆盖等。
沙尘暴
1.概念:沙尘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中最强的一种。
2.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冬春的沙尘暴
3.成因:自然原因:①身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②冷锋影响,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③地表植被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④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
5.防御措施:①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建设 三北防护林 ②调整农、林、牧用地的结构;③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④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⑤加强监测、预报。
地震
1.概念: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3.形成原因: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危害: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其他灾害。
5.震级和烈度: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注意:一次地震只有1个震级,但烈度有很多个。
补充:
★我国西南川、滇、黔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教师招聘网讲师解析
备战笔试:【资料:教育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试题:历年真题模拟题】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回复 特岗 即可查看备考资料
责编:guquan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