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食物从何处来》教案模板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7-03-06 20:26:44
教学目的:
2.了解先异后同的逻辑说明顺序。
4.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引入课文
二、请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教师出示已写好汉字的小黑板)
(教师和学生一起辨析正误)
(针对黑板上的两个答案,发动同学讨论归纳,教师小结。)(g为自然段)
第二部分(3一13)说明食物从何处来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说明食物从绿色植物来。
第二层(4——12)自养和异养。
9——12异养。
(如果学生对“部分”和“层次”的划分提出不同意思,只要合理,亦应肯定。)
回答: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章第一段结尾,采用连问的方式进行设问,“这些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第三段一开始就自问“如何获得食物?”然后自答;“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是第二部分的提领句。
因为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形式,也就是“食物”来源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从说明事物的特征出发,采用分类说明是恰当的。文章先以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为分类标准。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大类。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属于自养型。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靠绿色植物生活的属于异养型。然后,文章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作第二次分类说明。自养型的生物分为两类:①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常见的大量的绿色植物);②不靠光合作用,而靠化学能制造食物(极个别的微生物细菌)异养型生物也分两类:①不能改造加工植物的动物及大多数微生物;②能改造加工植物的人类。
3.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
对“食物”下定义。“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对“光合作用”下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
①“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一千四百大卡的能量。”——这是以“人”为例,用具体数字说明“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③“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简单准确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合成工厂”的巨大。
为了说明得形象、具体,便于读者理解,这篇文章在说明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恰当比喻。例如把根毛比作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把茎比作运输干线,把叶子比作食品工厂,把叶绿素比作合成车间。这样,把整个自养的过程,比作是工厂从采集原料,运输到生产、合成的过程。这就能把比较复杂的现象简明化、形象化。
六、布置作业。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1.逻辑顺序:光异后同的顺序
3.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指导
一、讲评作业:找几个同学,把答题读给大家听,然后讨论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二、今天咱们来探讨课文的说明顺序。(先让大家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三、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试以本文为例谈谈这个问题。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说明必须揭示某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分类清楚,种局分明;能给读者一定的知识。而这知识,是经过人们的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是所说明的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规律、而介绍具有科学性的知识,也正是说明的根本目的。本文说明的是自然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有机物质的来源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因此本文选取的各项材料以及各个解说的具体问题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起着某方面阐释的作用。这个中心就是:各种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物质的来源,亦即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的问题。本文正是为说明自然界生物生存的这一共同规律,才集中大量材料,解说一系列具体问题。此外,本文语言准确,周密。(以练习五、练习六为例研究)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实,保证了本文的科学性。
①说明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的一。
②最近学的三篇说明文,都是以介绍事物,阐明特征,指出因由,解释事理为主,使人读了能理解具体事物的特征,状态,功能;对抽象事理,则能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憬然有悟,了然于胸,这样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说明文。
五、布置作业。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