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全国教师 > 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高二哲学“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7-02-28 19:03:18

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框是高二哲学第二课第二节的首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首先要从本节内容在整个第二课所处的地位谈起。本节主题是讲述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的引申和深化,又是第三节内容(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的过渡环节和中介。因此,本节在本课的内在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框在第二节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逻辑起点。在第二节的三个框题中,第一框是起点,第二框是深化,第三框是方法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一个原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理解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

(3)把握三个关系,联系和运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

(4)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能力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侧重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

(1)从五种运动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学习分析物质和运动关系时所运用的辩证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关系内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正反两种观点的对比,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觉悟方面: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2)在理解哲理观点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运动观。

2、难点

本框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第一个难点难在:(1)为什么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除了运动以外,物质还有哪些属性,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怎样?(2)第一课讲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本框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性”与“属性”是什么关系?高二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

第二个难点难在: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运动是什么,静止是什么,容易区分,但却认为,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这里提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难以理解和把握。

学生学情分析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会使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我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等策略。

激趣即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而求知欲又往往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进目标的实现。”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名家名言都告诉我们,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教材内容,我采取的激趣方法有:

(1)语言激趣。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魅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力争做到语言的精练、准确,更注重采取多种语言形式,如:诗歌、成语、俗语、谚语、寓言、谜语、故事等,耐人寻味,幽默风趣,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例如:

谜语:人(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说明了人的一生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导入时用)

诗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时用)

成语、俗语:“沧海桑田”、“稳如泰山”、“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物质离不开运动)

寓言:《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批判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

名人名言: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讲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手段激趣。现代化手段使教师改变单一的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提高到集

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如在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打出一组画面:①自然界运动变化;②动植物的生长过程;③香港政权交换仪式;④人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在讲“物质与运动关系”这一重点时,打出动画系列《刻舟求剑》。在讲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这一难点时,打出生活画面《列车上的动与静》。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情境激趣。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为此,我设计故事型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学做“法官”来断案,这样既体现学生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疑:即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学习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我采取逐层递进设置问题的办法,一步步调动学生的思维向预定目标前进。第一步以生活画面的形式(列车上男孩看书),引出静止的话题;第二步设置问题引申出静止的两层含义;第三步再设置问题阐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道理。

自读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设疑”后的自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动体现。

引发,即引发讨论,横向交流。通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如“人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讨论。

精讲即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现代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实现还有赖于教师的讲。精讲就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彩、节奏精练、点拨精当。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精讲主要有三处:一、运动的含义;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景,用“谜语”导入新课。使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的情景之中,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

第二步: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教学目标问题,唤起学生参与欲望,驱使学生去思考,去自读。

第三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实现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第四步:教师依据反馈信息,给予重点讲授、提示点拨、搭桥铺路。

第五步:设置故事型的模拟法庭,开展讨论,在高潮中结束新课。

第六步:总结概括,深化知识,形成网络。

责编:guquan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