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今天我说的《挑山工》是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的,就能达到目的一种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及13个新词语,重点理解“拘束、哲理、包蕴”等词的意思。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感受挑山工不断攀登的精神。
5. 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知道“我”登泰山时的“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挑山工是怎样挑货上山的。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用自己的话说说挑山工是如何挑货上山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挑山工说的话。
本课分3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会生字新词,能初步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感受挑山工不断攀登的精神并认真研读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挑山工是怎样挑货上山的。
二、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我先来谈一下这堂课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
首先,由谈话引入新课,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学到挑山工是怎样把货物挑上山顶的时候,运用讲授法和观察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各自意见。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着重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以及这堂课的教堂过程:
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克服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
在课堂上要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致力于导,学生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的意图:(1)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在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问题“你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写了什么。(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挑山工是怎样挑货上山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初步体会挑山工向着目标不停攀登的精神。(3)采用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的方法,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说话、概括能力。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①挑山工是怎样负重登山的呢?②登泰山时,什么事使“我”产生了“不解之谜”?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再抓住“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下面是具体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1)谈话揭题。板书课题。
(2)看着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①挑山工是干什么的?②课文会写些什么?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导语过渡,出示自学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拘束、哲理、憨厚、包蕴”等词语的意思。②想想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2)检查反馈:①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效果,指名回答。②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3. 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导语: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挑山工是干什么的吗?泰山雄伟壮丽,山峰突兀峻拔,海拔1532米,挑山工负重登山,他们是怎样挑货上山的呢?
(2)自由轻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自学思考: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请你画一张挑山工登山的折尺形路线图,划出有关语句,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②登泰山时,什么事使“我”心中产生了“不解之谜”?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有关语句。
(3)讨论反馈:
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先指名回答,适时出示路线图,教师引导概括:a. 肩挑沉甸甸的物品;b. 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c. 登一次山,路程增加一倍。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挑山工是怎样挑货上山的(自由说——指名说——同桌说)。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再读第1自然段,课文还写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读读。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究、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指导下列句子:a.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泰山”,交代地点;“随处”,表明这儿的挑山工多。)b.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臂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臂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从动作上写了挑山工登山与游人的不同。)
③登泰山时,什么事使“我”心中产生“不解之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找出有关语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指导:a.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句话既概括了第2自然段的内容,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B.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惊讶、不理解的心情,从而引出下文:去了解这是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挑山工不断攀登的精神。
(4)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从几方面来写的?根据板书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4. 课堂小结:教师可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责编:guquan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