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气候变化承诺道路仍漫长
来源:江苏环保网2011年12月21日【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但环保人士所期望的远不止于此。不过,说服原本不具有《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主要排放国中国和印度、以及签署但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一起同意一个全球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尽管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却仍是此前的气候大会所未能取得的成功。
“国际目标有两个作用。它们激励和强化各国的国内政策,并给国家和投资者定心丸,让他们相信政策将持续下去。”伦敦经济学院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客座教授迈克尔·雅各布(Michael Jacobs)说,“说到底,减排的驱动力来自国内政策,而不是国际目标。德班只能为此提供基础。”
路透社报道说,将京都原则贯彻到自己立法之中的欧盟带头推动了这一协议的达成,希望由此产生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上而下的合约,而不是采用美国和其他国家所青睐的自下而上的办法,即仅仅依靠国内立法和自愿承诺来减排。
“我们认为需要一个多边体系。”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波兰的环境部长马尔钦·科罗莱克(Marcin Korolec)说。
欧盟气候专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曾多次表示,欧盟自身的经验证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目标正是确保行动得以实施的手段。
除了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所作的承诺,欧盟还有自己的三个2020年环保目标,其中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另一个是非强制性的。
欧盟正走在减排20%、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20%的强制性目标的轨道上。但预计,即便采取绝缘以及更好的建筑设计等措施,也只能完成将能源效率提高20%这个非强制性目标的一半。
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也并不是万能的。拥有丰富油砂资源的加拿大在减少碳排放增长方面面临着资金挑战,虽然理论上它需承担第一承诺期的减排义务,但实际上它已明确表示无意完成其目标,日前更是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欧洲气候和能源政策负责人贾森·安德森(Jason Anderson)表示,气候变化谈判只是通往绿色未来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论坛。
与此同时,一场商业推动的绿色技术竞赛正在加速。作为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是这场绿色能源竞赛的掌舵人。两国都在积极采用绿色技术。
美国皮尤环境集团说,2010年,中国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达到540亿美元(约为3429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为340亿美元(约为2160亿元人民币)。
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印度也很紧张,它担心具有约束力的排放目标可能会绑架其经济增长,但它同样也已开始走向了绿色发展之路。
相关推荐:
低碳知识小贴士与日常节能小知识
中方强调世界气候大会应优先续签议定书
去年机动车排放颗粒物近60万吨
来源:考试大-环保工程师考试
责编:liuya评论纠错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