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建筑中的植物景观营造
来源:考试大2010年12月6日【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各城市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为21.8%,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0.8%。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种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考验。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生态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水体与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1];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1、湿地及湿地公园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3]。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1.4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生态、艺术及功能的综合体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除了景观设计理念,还要依靠生态学、游憩学、美学等的相关理论,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它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湿地植物是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具有适应于半水半陆生境的特征[5]。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应利用或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构造原有植被系统,尽量避免外来种[6]。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比如: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忍受能力大小因植物的生活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比如考虑水质净化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对于污染物的吸收积累能力为:沉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根系发达的植物大于根系不发达的水生植物。
来源:考试大-注册建筑师考试
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