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笙”:竹建筑设计
来源:考试大2010年12月9日【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1)民族乐器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全国各民族的传统生活社交习俗也在不断的改变之中。在形式多样的西洋乐器的冲击下,民族乐器的保护,推广和发展困难重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都受到冲击,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遗产比有形文化遗产更加脆弱,因而面临失传的威胁更大,因此更需要抢救和保护。保护民族乐器,便保存了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转瞬即逝的民族乐器进行抢救是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保留,日、韩等国家纷纷建立了民族乐器博物馆,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现民族音乐和器乐的精髓。然而,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集中华民族乐器为一堂的乐器博物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里,“博物馆”作为历史与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客观而冷静地向世人展现我们的先辈世世代代走过的历程与真实的印迹。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能力的总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文化的出现将人类推向了文明,将原始人类变为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人类社会通过博物馆把人类文明的所有信息用实物,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料完好的保存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提供现代和今后的人们了解,学习和思考;利用博物馆性质和独有的功能向世人介绍,展示,交流,传播,研究。
2.选题意义
乐器文化内涵丰厚,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乐器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十面埋伏》《楚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古乐器所不能表达的。有识之士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走向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本土化。一个民族的乐器文化丧失个性和特色,等于自觉取消了民族的立身之本。民族乐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识别标记之一,是维系民族存在约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千百年来沉积的文明成果可能在一朝一夕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2)竹材在博物馆建筑上运用广泛,深受喜爱
应该看到,多年来,一些博物馆从自己实际出发,加大展示项目,改造博物馆,创建优越的环境,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建筑上尤其突出。它们不但从展览形式上考虑,更重要是在材料,工艺上创新。在现在的展示设计里念中,植物成为用材的新宠。常常利用大量的植物来营造环境,调节气愤,减缓观众参观的疲劳,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这样的博物馆更受欢迎,更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近年来,竹子作为房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亚洲,许多低收入家庭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构架。即便使用其它材料,竹子也是建筑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们所使用的塑料、木材和石头等材料建造的房屋相比,廉价的竹建筑是经济实惠而不失安全性的选择。许多竹房屋用处理过或天然的竹材来建造,必要时辅以木材、泥浆、砖块及混凝土等其它材料,以建造不同风格的房屋,并增加其耐用性。
1.博物馆国内外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博物馆的冲击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博物馆的挑战也越来越猛。最近几年博物馆可以说蓬勃发展,博物馆的品类日益丰富。博物馆机构的建立,博物馆日的出现,博物馆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每一批博物馆在基础设施、研究展示、管理运行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上升,都说明我过博物馆已经赶上或接近国际博物馆的先进水平。博物馆应该怎么办,不少人在思考,探索,也有不少单位在尝试,寻求。而中国博物馆的困惑是显而易见的,人所共知的经费少,困惑多,设施落后,藏品安全得不太保障,陈列长期不改旧观,观众稀少,门庭冷落,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博物馆。
来源:考试大-注册建筑师考试
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