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将规划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除了功能和形式,更应该重视精神和文化内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原有的规模和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所以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扩大规模,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增加,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校址无法满足急剧膨胀的需要。不少高校一方面外出征地:一方面又在原址上见缝插针的搞建筑,因此部分高校只顾眼前需要,缺少或根本就不做相对的远期规划。所以有人讲:目前不少高校不但用光此代人该用的土地,甚至连下一代人的土地资源也用光了。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高校也要把建设规划纳入法制轨道。究竟怎样做好这项工作,下面提出几点想法。
1.1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1.2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1.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一定的特色性。为了达到这一点,在设计时,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让远处能看到本绿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二是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2、制定规划原则
2.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2.4渗透文化,追求艺术;水域孕育了环境和文化,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尽量追求意境,讲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观的开发。
高校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制定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做到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4、把握校园户外空间尺度
相关推荐:建筑风格的简要介绍
浅谈城市建筑规划管理
浅谈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建筑规划
来源:考试大-注册建筑师考试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责编:guquan
上一篇:浅析建筑防火分类
下一篇: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