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程构造 第二节 道路、桥梁、涵洞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知识点:涵洞工程
(三)涵洞的构造
1.洞身
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它的截面形式有圆形、拱形、矩形(箱形)三大类。
新建涵洞应采用标准跨径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其中0.75m的孔径只适用于无淤积地区的灌溉渠。排洪涵洞跨径不宜小于1.0m。
(1)圆管涵。圆管涵以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管涵最为常见。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在土壤的垂直及水平压力作用下,静力工作性能良好。这种涵洞不仅混凝土的用量小,而且具有制造上的优点,即钢筋骨架和涵管本身制造简单,圆形管节在移动时也很方便。一般可分为刚性管涵和四铰式管涵。
(2)拱涵。
(3)矩形涵洞。
盖板涵的过水能力较圆管涵大,与同孔径的拱涵相接近,施工期限较拱涵短,但钢材用量比拱涵多,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较拱涵低。因此,在要求通过较大的排洪量,地质条件较差,路堤高度较小的设涵处,常采用盖板涵,且常采用明涵。
2.洞口建筑
涵洞洞口建筑在洞身两端,连接洞身与路基边坡。
(1)涵洞与路线正交的洞口建筑。涵洞与路线正交时,常用的洞口建筑形式有端墙式、八字式、井口式。
①端墙式。端墙式洞口建筑为垂直涵洞轴线的矮墙,用以挡住路堤边坡填土。墙前洞口两侧砌筑片石锥体护坡,构造简单,但泄水能力较小,适用于流量较小的孔径涵洞、人工渠道或不受冲刷影响的岩石河沟上。
②八字式。八字式洞口除有端墙外,端墙前洞口两侧还有张开成八字形的翼墙。
③井口式。当洞身底低于路基边沟(河沟)底时,进口可采用井口式洞口。
(2)涵洞与路线斜交的洞口建筑。
①斜洞口。涵洞端部与线路中线平行,而与涵洞轴线相交。斜洞口能适应水流条件,且外形较美观,虽建筑费工较多,但常被采用。
②正洞口。涵洞端部与涵洞轴线互相垂直。正洞口只在管涵或斜度较大的拱涵为避免涵洞端部施工困难时才采用。
3.涵洞的基础
涵洞的基础一般采用浅基防护办法,即不允许水流冲刷,只考虑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1)洞身基础
①圆管涵基础。
②拱涵基础。
③盖板涵基础。
(2)洞口建筑基础。一般来说,涵洞出入口附近的河床,特别是下游,水流流速大并易出现旋涡,为防止洞口基底被水淘空而引起涵洞毁坏,进出口应设置洞口铺砌以加固,并在铺砌层末端设置浆砌片石截水墙(垂裙)来保护铺砌部分。
4.沉降缝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不得交错。沉降缝应以有弹性和不透水的材料填塞,并应紧密填实。
5.附属工程
涵洞的附属工程包括:锥体护坡、河床铺砌、路基边坡铺砌及人工水道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