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检测1:500图面精度,在实地丈量一组界址点间距与相应的界址点图精度相比较,其检测较整依次为:0.19m,0.17m,0.25m,0.3m,0.18m,本次检测界址点间距图上中误差的绝对值是( )。
A.0.16mm B. 0.22mm C.0.32mm D.0.44mm
答案:A
2.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应按要求( )宗地草图。
A.在实地勘丈 B.依据地籍图修改
C.在室内修改 D.依据宗地图修改
答案:A
3.某建设项目用地有六个界址点,其坐标依次为:J1(0,1),J2(1,1),J3(2,2),J4(2,4),J5(1,4),J6(0,2),则该项目的用地的总面积是( )。
A.3.5m2 B.4.7m2 C.4.5m 2 D.5.7m2
答案:C
4.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的变更,应( ),将新增加的宗地面积加在表内。
A.保留变化数据
B.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作废”字样印章
C.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化”字样印章
D.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答案:D
5.在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评价工作中,当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成果不能覆盖整个评价区域时,应利用( )作为补充。
A.城市规划资料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C.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D.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
答案:D
6.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 )。
A.首级控制测量 B.界址测量 C.制作宗地图 D.面积量算
答案:A
7.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 )距离,得P点。
A.B到P的长度 B.A到B的长度
C.P到B的长度 D.A到P的长度
答案:D
8.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 )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
A.低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不高于
答案:C
9.土地勘测定界时,可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的角度等有关数据,作为( )放样数据。
A.前方交会法 B.距离交会法 C.极坐标法 D.截距法
答案:A
10.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地类调查时,应核实实地地类与( )上标注地类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应在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几面积测量算表中注明。
A.选址意见书 B.初步设计前测绘的地形图
C.工程设计图 D.土地利用现状图
答案:D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