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宏观经济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充分就业是各国经济决策首先关注的目标。
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1.失业的类型
按就业意愿划分: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也找不到工作。
自愿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按失业原因划分:
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迁移、各种工作岗位变动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如果对不同类型劳动的需求发生变动,而劳动的供给未能及时调整,就会发生结构性失业。常见的案例是某些部门或地区的兴起和衰落所引起的职业间或地区间的结构失衡。
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是周期性失业的标志。
区分失业类型有助于人们对劳动市场做出诊断。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含义
掌握程度:总物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升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
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掌握程度:能够根据现实经济场景判断属于何种因素导致通货膨胀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
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
生产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