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功利主义解剖伪信息化之怪胎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困惑: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我们的四大发明妇孺皆知,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西方1000年,我们的鼓风炉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500年。然而,几千年绵延的中国文明,为什么没能使中国在15世纪之后提前步入工业文明?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信息文明来临之际注定再次成为文化羁绊?
"粗放经营"曾经是描述中国传统工业管理落后的代名词。信息文明的到来必然迫使这种粗放模式向管理精细化加速变革。一时间,"量化管理"、"扁平化管理"、"矩阵管理"等新名词呼啸而来。
而此时此刻,仍有众多的中国企业残存着农耕文化思维的烙印,很容易小富即安。
对于中国企业管理落后的现状,有人举出了"中餐馆思维永远做不成麦当劳全球连锁"的例证。标准化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麦当劳式的"复制成功"已成为标准化运营的典范。中餐菜谱里的"精盐少许",曾被讥笑为永远做不大的中国式思维。
那么,"精盐少许"式的思维,是不是中国走向信息化文明的根本障碍呢?
台湾的永和豆浆是中餐馆,但依然可以实现标准化。而法式大餐拒绝标准化的复制,追求菜色的绝对个性,这恰与中餐异曲同工,更依赖于从个性创新获取竞争力。同属儒家文化圈,同样倡导世情人伦、天人合一,为什么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能够顺利地通过信息化文明走向管理现代化呢?
当中国信息文明因生吞活剥的拿来,而酿成文化苦酒的同时,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信息革命究竟是文化的变革还是工具的变革。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反思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功利主义的伪信息化。这些人认为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并不存在文化本质的冲突,进而把信息化对管理文化的变革武断地解读为管理工具的变革,管理的信息化只是意味着把算盘换成计算机键盘而已,骨子里面文化观念并不觉得落后,也不打算改变这种现状。
这种思潮导致了很多企业的伪信息化,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搬硬套,可以花钱买计算机、买软件、铺设信息网络,但绝无心改变原有管理观念。
一家小型化肥厂的老板振振有词:"我们靠的是拉关系、批条子开拓市场,信息化本身换不来钱。"
一家大型零部件制造业的老总道出另外一个缘由:"要不是外国大客户逼着我们上信息化,我们才懒得弄这些华而不实的洋玩意儿。"
在这种语境的影响下,众多急功近利的小型IT服务公司,打着"本土化"信息服务的旗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所谓的IT公司既不花力气去做技术开发,也不花时间去培育和提高客户的管理意识,只不过是披挂着信息化这个堂皇的嘴脸,陪同客户敷衍了事算完。而真正从管理思维角度去变革传统工业落后局面的ERP软件,却鲜有人问津。
把信息化当成一种时髦工具的装饰,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依然怀揣着落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糟粕,这是思维上的一个毒瘤,并会逐渐生长为一个伪信息化文明的怪胎。
数据统计表明:占我国企业总数99.6%的4000万户中小企业,其中74%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ERP在大中型企业的实施率仅有0.7%,而在这0.7%已实施ERP的企业中,其成功率不足20%。然而,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ERP的成功普及,普及成功率达85%。
跨国公司的全盘西化没能使中国信息化开花结果,而土生土长的伪信息化又凭空营造了一个信息文明的伪繁荣假象,二者相互作用,使得我们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如此缓慢,使得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差距如此之大。
让人深思的是:除此二者之外,有没有别的成功模式去探索和借鉴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采用"跨文明方式"。
跨文明探索 信息化的凤凰涅槃
跨文明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兼收并蓄;二是跨越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错落有致。
责编:罗莉
上一篇:当信息化遭遇文化冲突[1]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