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8.融资瓶颈
第一,地方投融资问题还未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制度安排,信贷支持政策、银行监管政策等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建设周期、投资风险控制等难以匹配。
第二,没有建立适应城镇化资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直接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还款来源还是土地收入。
第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界限不清,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足。
【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认识。
在各地政府和群众中树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民情为基,创造就业良机;民意为魂,共享农地红利"的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人们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
2.体制改革,转变职能。
第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市民参与的政治模式。凡是有关城镇化建设的大事小事,执行之前必须先问卷调查,征得民意的许可;二是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当好"服务员";三是学习和运用现代经营城市理念,解决城镇化的土地供给、融资供给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四是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引导各市场主体通过合理有序的竞争,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第二,实现人的城镇化和市民化。一是拿土地和农民进城取得户籍落户挂钩,撤销以户籍登记为核心的人口管理方式,改为以居住登记为主的人口管理方式;二是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三是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四是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五是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六是建立农民工基本培训补贴制度,统筹农民工培训资金;七是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体系。
第三,改革财税制度,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体系。一是允许城镇化政府发行市政债,如项目型地方政府债券等,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二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及相应的税收收入划分,使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更为对等;三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工商及服务业繁荣,赋予城镇化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和征管权,建立以财产税、资源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用者付费等一揽子综合性的地方税收及其征管体系。
第四,整合城镇体系,全面调整行政区划。一是增加省一级行政区数量,缩小省一级行政区规模,把一些大的省份一分为二新设直辖市,把一些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基础好的地级市设为新设省份的中心城市;二是优化大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大城市的均衡发展;三是落实省直管县体制,撤销地级市,释放县级城市和县城的潜力,带动乡村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四是控制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改善部分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病严重的问题。
第五,实施省市共建共管、县镇共建共管,突破体制制约,统一建设理念、协调建设规划、明确管理权限。
3.规划修编,科学完整。
第一,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路径,选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做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三规合一";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确保"六线"不动摇,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
第二,以城镇总体规划为纲,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和产业规划,综合资源、产业、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等因素,设立半径五公里、人口50万的城市规模为。
第三,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性,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突破规划控制范围。坚持不符合城镇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第四,根据城镇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文化底蕴、旅游休闲、矿产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统筹设计城镇规模,培育城镇的主导产业,打造鲜明的城镇个性特色,防止千城一面、千镇一面。
第五,构建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金字塔式"式城镇体系,形成城镇一盘棋,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
4.产业支撑,城乡互动。
第一,优先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和科技化"四化"发展。一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比较优势,侧重于某一产业,进行错位发展;二是加强对各级工业聚集区的分层分类别指导扶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项目落户、企业集中、产业聚集的平台。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商贸和现代物流业、文化教育和房地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和扩大服务总量。
第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到区域一体、联动共建、设施共享、造福于民。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稳定家庭联产责任制,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成为现实;二是制定农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导性意见,遵循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理念,解决拆迁问题;三是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满足城乡群众培训就业需求;四是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步发展。
5.投融难题,多元投资。
第一,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都要在公共服务等领域明确建设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农民带资进城、集资进镇,让更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第二,通过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提高收租分红比例,把收租分红收益投入社会公益领域,为人口城镇化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通过发行城市建设债券、信托计划等形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
6.生态宜居,文化中心。
第一,构建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生态城镇、花园城镇和低碳城镇。
第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标性建筑或建筑群落、街区,规划专业博物馆、社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突出文化培育,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新型城镇化要盯住"人"来作文章
坚守环境底线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农民工身份转换 破解城镇化难题
"四位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警惕"伪城镇化"陷阱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去伪存真"
[开头示例]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结尾示例]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领头羊。李克强总理指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因此我们只有从发展要求、体制构建、价值取向、路径选择上四个方面进行大力的调整。才能有力的推动新型城镇化。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教育的城镇化、医疗的城镇化、社会的城镇化、公共服务的城镇化等发展红利。
责编:刘博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