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热点概述】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文化墙作为城市的“鲜活名片”在全国各个城市时兴起来。但是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驻足欣赏。太原市民的关注点不仅在刻于墙上的传统文化内容,更扩大到了呈现诗词的繁体字上。有市民统计,这面“文化墙”上共出现了33处错别字。对此,太原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设立文化墙的初衷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古诗词的简繁体转化时出现了一定的纰漏。
【思路解析】
文化墙的修建不仅是倡导文明、宣传文化、发扬美德的有效载体,同时,还承担起连接历史、创新未来的责任。文化墙的意义深远,但建设过程更是一项不折不扣的细致活,从设计施工到建成验收,每一关都需要从严,来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太原市某地的文化墙就被曝出现了33处错别字,错别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耀眼,难免让这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文化墙”显得有些“没文化”,更让相关负责部门的工作淹没在公众的质疑声中。
仔细审视,不难发现,此文化墙其实“含金量”十足,因为其字体使用繁体字。古色古香的墙壁,如若能镌刻上代表古代文化的古体文字,营造出的浓浓氛围必然不同凡响,但“阳春白雪”绝不能“班门弄斧”,公益宣传也不是“附庸风雅”。既然繁体字本就不好辨认,更难于刻写,更需要从前期的设计到后期的审核关关严格,太原市的这面别字横生的文化墙,看似是疏忽大意的小事,却也彰显出当地领导工作层面的不负责任,甚至让人误解为是当地官员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做出来的“面子工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要发扬,作为传承载体的文化墙理应被鼓励修建,但文化的传承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能单凭修墙建亭就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去做,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传承作用,还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对此一定要放平心态,多下功夫、多投精力,创新工作方式,将文化传播渗入城市建设的更多方面;另外,在设计制作文化墙时,要做到多考察、多讨论、多修改、多监督、多检查,不亵渎传统、不误导民众,排除“内毒”,让文化墙建设的“有里有面”。
责编:蔡爱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