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下载一篇7元的付费论文,却需要先在中国知网充值50元钱,江苏苏州一名大学生刘某将某网告上法庭。苏州姑苏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金额限制的规定无效。目前,该网站已对收费方式进行了调整。(见2月19日《人民日报》)
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愿意付费看电子书、听网课和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消费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面临维权难的问题。比如,一些网友抱怨,购买的网课很“水”,但是无法退费。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知识付费应运而生,这个行业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也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知识付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所以这个行业对于推动知识传播、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知识付费不是万能的,不能无限放大它的作用。
[综合分析]
存在问题
在消费者看来,目前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付费内容质量不能预判,购买后也很难短期内判断付费产品质量,这就给劣质产品打开了营销空间。比如,过度包装、依靠名人或者网红大肆宣传等,将知识付费变成一种诱导性消费,产品本身却缺乏质量保障。而且不同于线下培训需要资质,线上知识分享和技能培训使人人都可成为老师,无从监管。
除此之外,比产品质量难以评价更让人诟病的,是知识付费的营销方式。在付费产品足够多且同质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利用社交关系链进行分销则成为另辟蹊径的新营销手段。比如一些新媒体平台将课程销售链接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课程以“拉人头返利”为营销手段,用户分享二维码吸引好友购买课程后便可获得相应佣金。这种营销手段因涉嫌传销而饱受热议。
原因分析
付费获取线上产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并非付费产品就一定优质。而事实上,维权机制缺位,已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现实问题。知识付费产品的消费者面临维权难,一是大多付费产品价格不高,维权成本相对大,很多人因“不划算”而放弃;二是目前知识付费还没有建立起诸如网购那样的成熟交易体系,且已经售卖出去的知识,消费者还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这种权属关系的不明晰、不规范,使得维权存在困难。
[参考对策]
知识付费的良性发展,要打造完善的知识付费消费权益保障机制。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台方应当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渠道和仲裁机制。比如,仿照电商已有的成熟的消费评价机制,建立知识付费型消费评价机制和投诉受理机制;打造第三方评价体系和司法援助体系,探寻更多非诉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此外,知识付费平台应当建立试消费机制,并保证试消费内容与整体内容品质的一致性,试消费满意,才付款购买。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