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在于选择
扶贫贵在精准。“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一语点中扶贫攻坚的要害。唯有改“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为“滴管、喷灌”式的扶贫方式,改输血式的扶贫方式为造血式的扶贫方式,才能真正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
精准源于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想要给予贫困群体更多获得感,绝不能指望用“一张方子”治百病,我们需要“善选、勇选、会选”,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扶持。
选择文化扶贫,寻求扶贫与扶“志”的平衡。农家书屋配上图书“菜单模式”,提高了农民的阅读兴趣,涵养了公民理性;“文艺回到村落”携带“公益电影放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修的校舍联动网络教学,孩子们思想的火苗在逐渐点燃......文化和教育内涵的增加滋养了民众贫瘠的心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相反,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因此,治贫要先治愚,要寻求扶贫与扶志的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贫困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选择产业扶贫,探索扶贫与扶“技”的结合。走产业扶贫的道路,借助技术的力量,彻底将“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转变为“造血式”的扶贫方式,通过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互联模式的深度融入,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打开微商、淘宝、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我们很容易搜到丹东草莓、鄱阳湖大闸蟹、温州鸭舌、吉林林下参等特产,移动支付技术更是让支付便捷顺畅,这种“品牌+电商+技术+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农牧品产销模式,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实际上,选择产业扶贫,就是因地制宜政策的体现,就是精准施策的体现,就是将扶贫与扶技的深度融合。
选择人才扶贫,倡导扶贫与扶“智”的衔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各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和动力都来自于人。只有完善人才孵化和引进机制,扶贫才有领头羊。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培养农村的种植大户,又要引进大学生人才;既要有本土的“道人”,又要有念外来经的“和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选择从人才入手,解决人才短板,是精准扶贫的良方。
理念缺失,我们要“扶志”;教育滞后,我们要“扶智”;技术匮乏,我们要“扶技”;产业守旧,我们要“扶业”。
精准扶贫,贵在选择;选择对了,即为精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