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长理函授自考培训 > 高起点 > 语文

2020年成人高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阐释(5)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8-06 22:44:52

  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 “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

  (1)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4)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

  “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

  (1)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

  “众”等。例如: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

  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

  焉

  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

  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例如: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例如:

  (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

  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

  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例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如:

  (1)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责编:蔡爱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