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新文化运动
1.陈独秀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个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7年,陈独秀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废除反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提倡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号召****“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同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第二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后,由激过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2.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回国后,任《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8年创办《每周评论》。第二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著名论文,较全面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3.白话文
(1)1917年初,《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和白话文。《新青年》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开始了文学革命。
(2)1918年夏,《新青年》上发表了鲁迅的著名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反封建礼教和道德的进步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开创了白话小说的先河。
责编:蔡爱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