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治燥剂为具有轻宣外燥或滋润内燥等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治燥剂主要分为两大类,轻宣外燥剂:治疗外感温燥或凉燥。滋阴润燥剂:治疗脏腑津液耗伤之内燥。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皆属于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
燥可分为以下几类,温燥(热):因初秋感受燥热而致,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燥。凉燥(寒):属次寒、小寒,因深秋感受风寒而致。燥证有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上燥(肺):干咳、少痰,咽燥,咯血内燥。中燥(胃):肌肉消瘦,干呕食少。
治燥剂适用于感受外邪或者脏腑津液枯耗所致的燥证。凡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凉燥或者温燥均属外燥;内燥是由于津液亏耗、脏腑失润所致,常累及肺、胃、大肠等脏腑,故其外在表象多以肺胃、大肠的症状较多。比如桑杏汤、杏苏散,同为治燥剂,但是功用却不同。首先,桑杏汤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杏苏散功用:清宣凉燥,理肺化痰,两者一温一寒,因此同学们在答题时要重点区别二者的差异,若答题中辨别不清,极易混淆。凉燥乃因外感凉燥,肺失宣肃,痰湿内阻所致;温燥乃由温燥伤于肺卫,肺失清肃,津液受损所致,加之二者的临床症状,加以鉴别。根据“燥者濡之”的原则,故治疗燥证当以濡润为法。并且治燥剂多由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故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应当慎用。燥邪易于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时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较为适宜。
责编:ylm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