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护理中,一般将体温升高不超过38℃划定为低热;38~39℃划定为中等热;39~40℃划定为高热;超过41℃为过高热。而在整个发热过程中,又可将其分为三种时相,即三个时期,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有关发热的不同时相。
(一)体温上升期
发热的第一时相是中心体温开始迅速或逐渐上升,快者几小时或一昼夜就达高峰,慢者需几天达高峰,称为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
此期因体温调节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水平,因此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
(二)高峰期或稽留期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的水平上,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
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
本期热代谢特点是中心体温与上升的吊顶点水平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
(三)体温下降期
体温下降期因发热激活物在体内被控制或消失,EP及发热介质也被清除(EP主要自肾清除),加上 内生解热物的作用,上升的体温调节定点回降到正常水平。
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较潮湿,严重者可造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
本期的热代谢特点为散热多与产热,故体温下降,直至与回降的调定点相适应。
注:调定点理论认为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体温调节机构围绕着这个调定点来调控体温。
责编:ylm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