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2)身材的増长
a.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cm。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m,即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b.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c.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3)头围的増长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和生长有关。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2〜34cm;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更重要。头围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头围<
X-2SD常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
(4)胸围的増长
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1〜2c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lcm)。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形成头、胸围的交叉,此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有关,生长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我国2005年9市城区体格生长的衡量数字显示男童头、胸围交叉时间为15个月龄,提示我国儿童胸廓生长较落后,除营养因素外,可能与不重视爬的训练和胸廓锻炼有
(5)上臂围的増长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因此,有人认为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皮下脂肪
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①腹壁皮下脂肪;②背部皮下脂肪。要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褶卡钳)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
(7)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一定规律。
头与身长比例在宫内与婴幼儿期头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则较晚,生长时间也较长。这样,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婴幼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
2.体型匀称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如身高的体重(W/H);胸围/身高(身高胸围指数);体重(kg)/身高(cm)×000(Quetelet指数),体重(kg)/身高(cm)2×l04(Kaup指数,幼儿用),年龄的体块指数(BMI/age)等。
3.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坐高(顶臀长)占身高(长)的比例由出生时的0.67下降到14岁时的0.53。
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可使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软骨营养不良。
4.指距与身高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长)。如指距大于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蜘蛛样指(趾)(马凡综合征)。
责编:ylm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